现在位置:首页 > 教案 > 大班教案 > > 大班数学凑十法教案(优质22篇)

大班数学凑十法教案(优质22篇)

时间:2023-11-09 17:34:51 作者:JQ文豪

大班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接下来是一些大班教案的案例分享,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借鉴吧。

大班数学教案

我们从幼儿在数学活动室的操作和集体活动表现看出:幼儿已对抽象的加减算式有一定的立即,但字实践运用中比较欠缺。此外,我们经常将计算与应用题分开教学,使幼儿无法把抽象的加减算式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为此,我们试图通过集体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运用的情境,即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又激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主动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1.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进一步立即10以内的加减,学习用编题三要素表述计算过程。

2.在编题表述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加减法结局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小菜场场景布置:青菜1.00、西红柿2.00、大白菜3.00、鱼6.00、肉7.00、螃蟹8.00.供幼儿操作的小菜图卡各18张,调价标牌2个。

幼儿操作记录纸1份,笔1支。

一、了解价格。

1.今天,我们一起去娃娃城的菜场买菜吧。这些菜都要多少钱?

2.今天的菜价有什么变化?

分析: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关注调价牌,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运用了情境游戏的创设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调价。

1.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加价的菜。

例:谁能用三句话把青菜价格的变化说出来?

提问: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减价的菜。

荤菜价格有什么变化?(降2元)。

例:您那个用编题的方法说说肉的价格变化吗?

第三句话有什么不同?

3.降价了你是怎么算的?

请幼儿摆减法算式。

分析:运用编题的三要素,学会以陈述的方式讲述调价的过程,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尝试编带提问句的应用题。发现幼儿在编题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编题的严密性不够,而且自己在执教的时候,也不敢回应孩子,如有的幼儿说:"青菜原来是1元钱,现在涨价了1元钱,现在又变成了多少钱?"编题的两个条件和提问的精炼不够,对于孩子懂的意思,课堂上的我只是提醒了孩子们注意表达更清晰,忽略了编应用题的严密性和孩子们适当要选择富有逻辑的编题关键词。如"原来……现在……",应该给与孩子们更为确切的表述。

三、买菜算钱。

1.如果我给你10元钱,你可以买2样什么菜?

2.幼儿买菜。

3.算两种菜的价格。

(1)谁能用你们买的菜来编一道三句话的应用题?(提示:第三句话要问问别人。)。

(2)算得出你用了多少钱吗?请把算式列在红线上。

4.算还剩多少钱。

(1)拿了10元钱去付钱,营业员该找给你多少钱?用什么方法算?

(2)算算,还要找你多少钱?

结束:你们会用加法算自己买菜花了多少钱,还会用减法算出营业员找你多少钱,那我们一起领钱去菜场玩买菜的游戏。

分析:该环节是控股幼儿编应用题的能力,让幼儿学会随情景转换编题,并列式计算。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买菜之后,表述一共用掉多少钱是可以的,基本编题的元素也是能够体现的。但是在算还剩下多少钱的时候,孩子们拘泥于操作的材料,对自己花掉多少钱在课堂上没有针对性的提示,因此孩子们在编这道题目的时候,出现连减的方式编题,如"我有10元钱,先去买了青菜2元,又去买了鱼6元,请问还剩下多少钱?"这个编题的失误最大的原因是我在设计的时候把这个环节作为延伸活动,因此没有考虑孩子们仍旧有很大的兴趣去编题和计算,因此对用掉多少钱这个部分数没有给与孩子们强调,所以出现连减,以及总数是10元钱还是用掉的8元钱没有让孩子们清晰。而且买菜环节中设计的是幼儿自主购买两样菜,没有规定不超过十元,所以有的孩子超支了,有的孩子刚好十元,这个就导致了最后算账环节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够编题,有的孩子等于0的计算还比较模糊,其实这个环节可以省略,只要个别幼儿编题以及列算式,对于特殊情况做回应即可。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首先要能够以一对用用相应的雪花片数量去买相应价格的蔬菜,否则就会算错价格,最后在菜篮子里的菜就不是10元了。但是在活动的检验环节,还是有部分孩子没有买对菜,并且对于价格和雪花片数量不能一一对应。所以我就扮演买菜人。幼儿扮演菜宝宝,每一位菜宝宝根据自己的价钱再去找一位好朋友,两种菜的价钱合起来是菜篮子上的价钱。然后一同跳到菜篮子中。以这样互相检查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检验。另外,在检验环节,孩子们的数连加能力也要提高,否则孩子是没有办法进行自我检验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凑十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有两个重要的知识基础,一是学生学习了10的分解组成,知道9、8、7和几凑成10;二是学习了10加几等于十几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两个基础,将9加几(8加几,7加几等)利用凑十法转化成10加几,从而解决新问题。学生分析:学生百分之六十已经会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只是熟练程度不够,方法不当,例如还有很多数手指头的,少部分孩子完全不会,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我打算利用交流通过演示、操作,叙述,让不同程度的孩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设计:

凑十法不仅是进位加法的重要计算方法,更是数学学习中凑整思想的第一次体现,所以,凑十法的学习非常重要,必须让学生从多样化中感受到它的优越性并掌握凑的方法。只有当他们发现凑十法可以解决不同的进位加问题,才会从内心欣然接受;只有从不同的分解当中才能归纳出凑十法关键:根据要凑十的对象从另一个数中分出相应的数来凑十。本课时是对凑十法的整体感受。下一课时进行熟练化和抽象思考任务。

教学目标: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凑十法。

2、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小猴子图片、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加几。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

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

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

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

(4)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

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

提问:怎么凑十?

教学反思:

凑十法题型是我们大大班数学活动的一项附加内容,要上这一节活动也是根据我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应我们家长的要求而添加的。刚开始我们年级组要上这堂课时也经过了研讨,可是我们并没有决定要设计哪个游戏。

数学课是比较抽象也比较深奥的,于是在决定上这一节活动课时我也是想了很多的方法。

大班数学凑十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凑十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小猴子图片、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一、复习10加几。

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

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

(4)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

凑十法题型是我们大大班数学活动的一项附加内容,要上这一节活动也是根据我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应我们家长的要求而添加的。刚开始我们年级组要上这堂课时也经过了研讨,可是我们并没有决定要设计哪个游戏。

数学课是比较抽象也比较深奥的,于是在决定上这一节活动课时我也是想了很多的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1、在游戏活动中,探索6的组成,知道6有5种不同的分法。

2、乐于探索,并能边操作边记录讲述。

1、课件6的分合图。

2、人手6个硬币、6的分合记录纸和笔。

3、超市各种商品各6个(苹果、柠檬、香蕉、玉米等)。

探索6的组成,知道6有5种不同的分法。并能边操作边记录讲述。

一、游戏导入。

1、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

2、逛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3、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一些硬币,请幼儿在小椅子下面的拿出来数数看有几个?

二、游戏“猜硬币”

1、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吗?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

2、正面是什么样的?反面有是什么样的?

3、你们知道一个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你们手里有多少钱呢?

4、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来玩个猜硬币的游戏吧!5、老师示范:我手里有6个硬币,我将他们藏在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个?并出示相应的课件图片(6的分合式)。

6、幼儿和旁边的小朋友玩一玩,并记录操作结果。

7、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的玩法和记录情况,老师出示相应的课件(6的分合式)。

8、请幼儿数数说说,6有5种分法,并让幼儿一起来念一念6的分合式。

三、游戏“撒硬币”

1、老师示范撒硬币,让幼儿看看有几个正面?有几个反面?然后把它记下来。

2、幼儿游戏,并记录操作结果。

3、展示幼儿作业。

四、购物。

1、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请小朋友用6元钱买两样东西,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2、幼儿自由购物。教师做营业员检查幼儿活动结果。

3、送礼物。跟客人老师讲讲6元钱买了几元和几元的东西。

大班数学教案

1、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元、角的认识,进行点数并记录。

2、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50以内的加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社会交往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课件。

2、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一、观察画面,认识、区分人民币。

1、取出钱币,请幼儿说一说画面上的钱币分别是多少。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钱币上的图片,比较这些钱币的不同。

可根据钱币的明显特征,如数字、文字、图片色彩等加深记忆。

二、进行“装钱包”游戏,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按照老师的指令将不同面值的钱币放到钱包里,

三、换钱游戏“我们一样多”,学习钱币等值兑换。

1、教师拿出一张五元钱,幼儿利用角币任意组合,与五元等值。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组合方法,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归纳五元钱的不同兑换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2、逐步引导幼儿进行10、20、50的兑换。

四、情境游戏“买水果、买玩具”,练习购物。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凑十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凑十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小猴子图片、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加几。

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

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

(4)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

教学反思:

“凑十法”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应该会“凑十”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圈一圈、看图计算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凑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凑十法的初步认识》

二、活动目标:

1.理解10以内的数量的排列顺序,知道它们是顺数还是倒数,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2.在操作中提升动手能力,激发兴趣并学会大胆表述操作结果。

3.对生活中运用顺数、倒数的事例感兴趣,在游戏活动和生活中,学会运用顺数、倒数。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ppt,操作材料(幼儿用数字卡、点子卡、师用数字卡点卡、磁钉等)、幼儿左手标记。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点数,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3、环境准备: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在区角中增加适合幼儿进行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操作材料。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基本部分:学习顺数,倒数。

1、信封里跳出来零乱的点子卡和数字卡(逐一出示在黑板上),我们帮它们排排队:(幼儿操作)要求:先把点子卡和数字卡分类,把数字卡放一堆,点子卡放一堆,然后从你的左手开始排,先帮数字卡排好队,再帮点子卡排好队。

设疑:

(1)你是怎样排的?

(2)你发现了点子卡有什么变化?

小结:数字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这样的一列数叫顺数;数字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这样的一列数叫倒数。

2.多形式引导幼儿感知10以内的顺倒数。

(1)以小猴去观看“火箭发射”的故事情景引入。

(2)小猴要经过一座小桥,引导幼儿感知顺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的数量关系。(上桥顺数逐个多一,下桥倒数逐个少一)。

教师:小猴上桥时我们数数1-10就是顺着数,小猴下桥时我们数数10-1就是倒着数。

(3)小猴过了五彩桥,路过十字路口正好遇见红灯(练习倒数)并结合保心社会性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4)到了火箭发射指挥中心,通过乘电梯,进一步让幼儿复习顺数的排列顺序(1楼――10楼)。

(5)观看火箭发射,让幼儿用倒数的知识来进行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活动。

(6)小猴和小猪要回家了,乘坐电梯下楼,再次感知倒数(10楼――1楼)。

(7)游戏“我们一起跳房子”

教师:跳房子的游戏好玩吗?小朋友想想学,好,我们一起学吧.

(四)延伸活动:

下课后我们一起到活动亭玩跳房子的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1、学习用数字、符号等记录自己和同伴左右手臂上所夹夹子的数量。

2、在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发现以自体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差别。

3、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能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在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发现以自体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差别。

1、自备铃鼓1个2、幼儿每人一张记录单、1支笔。

3、按两人一组准备:夹衣服的塑料夹子一小筐。

4、幼儿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好。

一、观察游戏材料,了解游戏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每个小筐里装的什么:"小朋友看看每个小筐里装的是什么?"2、师:今天,请大家来玩一个游戏"听铃声夹夹子"。

二、交代游戏规则与要求,玩"夹夹子"游戏。

1、教师:请大家听铃声在规定的时间丽江夹子分别夹在两只袖子上,铃声响开始夹,铃声停止大家停手。

2、幼儿做好准备,敲响铃鼓,开始游戏。

3、教师边敲铃鼓便提醒幼儿两边的袖子上都要夹上夹子。

三、学习用数字、符号等记录所夹夹子的数量。

1、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左右袖子上各夹了几个夹子。

2、教师出示记录单,提出记录要求。

3、幼儿进行记录。

四、展示交流,验证记录。

1、请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结果展示在黑板上,鼓励幼儿对照各自袖子上的夹子数量,互相交流自己记录结果。

2、观察个别幼儿的记录单。

3、教师请该名幼儿和同伴在集体面前,师幼共同验证其记录是否正确。

"请你看看你左边袖子夹了几个夹子?"五、比一比,谁夹的夹子多。

整个活动以购买夹子这一游戏主线串联起来,为孩子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在活动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运用着1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使他们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他们不认为是在做枯燥的数学题,而是觉得是在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做游戏,从中体验着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热情高涨,活而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都认为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数学也是比较枯燥的,但只要我们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活劫,孩子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如何把“知道了”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光靠一两次的集体活动是不够的,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随机灵活地引导运用,相信定能收到意外的惊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凑十法的初步认识》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出序列,感知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种子发芽、早晚的变化、洗手、脱衣服睡觉等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导入课题,讲一讲生活中的先后事件,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早上起床了先要做什么?后要做什么呢?

幼:先要洗脸、刷牙,后吃早餐。

2、师:去上幼儿园,来到幼儿园里我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幼:先向老师问好,去区角玩游戏、收玩具、最后跟老师去做早操。

3、师:吃点心了我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幼:先洗手、后吃点心。

小结:小朋友刚刚我们说了很多平时做事情的先后顺序,知道我们做事都有先后顺序。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先后。

二、幼儿分组操作活动,巩固幼儿对时间与事件先后的理解。

1、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

师: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是有先后顺序。

种子发芽长出两片叶子长出许多叶子。

2、幼儿分组操作,根据图片内容的先后排序。

师: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准备了一些生活及自然变化的图片,请小朋友给图片排序。

3、分享交流,教师评价。

师:小朋友为故事图片排好了序列,来看看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师:这组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给洗手的顺序排序的?

幼:我们是根据老师教我们的洗手方法来排序的。

师:这组的是从早到晚的变化排序,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幼:我们是看从太阳到月亮来排序。

师:这组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幼:我们是先起床再穿衣服排序。

4、教师小结。

在这次活动中都学会了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会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序。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可见的先后顺序,请你说说还有那些?

妈妈炒菜的时候是先洗菜、切菜最后拿去炒好的。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大班数学教案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小百科:宽是三维空间里相对较短的某一维尺寸。其他含义有广阔面积大、度量宽宏、舒缓、富裕等。

大班数学教案

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将数量与数字对应起来。

ppt,数学本子。

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这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谁?

1、出示长颈鹿(谁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可以有数字几表示?)。

2、出示狮子(谁来了?请小朋友数数有几只狮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出示斑马(谁也来了?有几只?看看又来了几只?现在有一共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4、我们来听听谁也来了?(老虎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了?可以用数字表示?)。

1、出示交警(谁来了?交警会在哪工作呢?)。

2、出示厨师——厨房。

3、(猜猜拿着剪刀,吹风机的是谁呢?)出示理发师——理发店。

4、出示建筑工人(带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

5、(猜猜坐着消防车,穿着消防衣。一有火灾就马上赶去的是谁?)消防员——消防大队。

6、出示医院,(猜猜谁会在这工作呢?)。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找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呢?

要求:

1、将同一职业的人用笔圈起来。

2、数一数,有几个?将数字宝宝贴在旁边。

3、把这些叔叔阿姨和他们的工作地方用铅笔连线。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凑十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凑十法。

2、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小猴子图片、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加几。

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

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

(4)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

大班数学教案

考虑到学习数字分合的枯燥性,我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以“帮悟空分桃”为主线,让孩子们在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习5的分解、组成。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的最优化组合。

1、学习5的组成、分解,初步了解组成的基本规律。

2、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正确表达。

【活动准备】。

1、悟空头饰1个,桃子实物5只,桃子模型每人5个,盘子每人2个。

2、多媒体教学课件,保龄球、套圈、投弹教具各一套。

3、铅笔、橡皮、记录卡、练习纸、幼儿用书第三册第13页每人一份。

孩子们,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喜欢吃什么吗?(桃子)。

1、复习4的分解、组成:

(活动中,根据幼儿回答,课件出示4的分成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递增、递减的规律。)。

2、自由探索、记录:

孩子们,你们太棒了!帮悟空分了桃子,还发现了数字排列的规律。悟空可高兴了,它拔出一根毫毛,一吹……看!给我们变出了这么多好玩的东西!

(介绍玩法,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并把自己玩的结果记在记录卡上)。

玩法介绍:

保龄球:保龄球瓶5个一组摆好。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保龄球打球瓶。

记录:打倒了几个?剩下几个?

套圈:5只小猪在地上摆好。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圈套小猪。

记录:套住了几个?剩下几个?

投炸弹: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将5个沙包(炸弹)一起向前方的圈里投。

记录:投中了几个?几个没投中?

3、互相交流:

孩子们,你们玩的这么开心,现在找个好朋友互相说一说:你刚才玩的什么?怎么玩的?结果怎么样?和好朋友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吧!

4、集体总结:

谁想把你玩的什么?结果怎样?和我说一说。

(1)大屏幕出示孩子们说的记录结果,组成5的分成式。

(2)引导幼儿尝试用4的分成式里找到的递增、递减规律整理5的分成式。

(3)用5个桃子实物演示讲解互换、互补规律。

5、操作体验:

(1)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了5分成两部分有这4种方法,现在你能不能自己帮悟空把5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再按照刚才你发现的不同的规律来记录你的办法呢?试试看!后边你的操作材料里都有5个桃子的模型,可以用它来分一分,试一试!

(2)完成的小朋友和你身边的好朋友互相看一看,你们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的?

(3)教师检查、总结:按照排列规律的不同分几次检查孩子们的完成情况,对有问题的孩子给予适当指导。

6、巩固练习5以内数的组成:

游戏:吃桃。

规则:课件随机出示2—5个桃子。首先,孩子们说出一共?个桃子;老师说:“我吃掉了xx个。”孩子们说:“我吃掉xx个。xx和xx合起来是?”

7、完成幼儿用书第13页:

现在,把我们刚才吃桃子的办法写在这张练习纸上吧。看谁又对又快。

教师戴悟空面具说:“孩子们,把你们记下来的办法拿到这边给我看一看吧!”

(把孩子们带出活动场地)。

幼儿在学习数字2-4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已经知道了数字如何分成,并且能有多种分成方法。但在动手操作记录上却不怎么好。因此,在接下来组织幼儿学习5的分解、组成时,我把重点放在幼儿操作、记录上面,并进一步学习5的分解、组成。使其更深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大班数学教案

在运动会跳绳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跳绳计数的结果产生了分歧,原因在于跳绳计数方法不对,计数结果不准确,孩子们觉得不公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作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1.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

2.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完录像后提问:

(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

(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

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

(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

(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

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

(2)集体分享。

a.分享探索过程,如:

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

b.分享计数方法,如:

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

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

跳与数要对应上;

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不能计数;

记清楚小朋友跳过的数,再往下接着数,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

4.分组学习跳绳计数,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跳绳记录方法,还可以探索和发现新的方法。

5.讨论:还有哪些运动项目是通过当场计数来统计结果的?

如:幼儿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戏;体育项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赛等。

6.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运用计数方法解决体育比赛及生活中的问题,如值日生发碗筷、取午点等,并用绘画、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和同伴分享、交流。

首先,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探索"跳绳计数方法"的活动,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及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其次,活动过程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第三,活动过程体现了《纲要》和《指南》倡导的以幼儿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由"教授"转变为"支持"和"引导"。

《凑十法》大班教案

本课内容有两个重要的知识基础,一是学生学习了10的分解组成,知道9、8、7和几凑成10;二是学习了10加几等于十几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两个基础,将9加几(8加几,7加几等)利用凑十法转化成10加几,从而解决新问题。学生分析:学生百分之六十已经会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只是熟练程度不够,方法不当,例如还有很多数手指头的,少部分孩子完全不会,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我打算利用交流通过演示、操作,叙述,让不同程度的孩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凑十法不仅是进位加法的重要计算方法,更是数学学习中凑整思想的第一次体现,所以,凑十法的学习非常重要,必须让学生从多样化中感受到它的优越性并掌握凑的方法。只有当他们发现凑十法可以解决不同的进位加问题,才会从内心欣然接受;只有从不同的分解当中才能归纳出凑十法关键:根据要凑十的对象从另一个数中分出相应的数来凑十。本课时是对凑十法的整体感受。下一课时进行熟练化和抽象思考任务。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2、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小猴子图片、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一、复习10加几。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

(4)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题型是我们大大班数学活动的一项附加内容,要上这一节活动也是根据我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应我们家长的要求而添加的。刚开始我们年级组要上这堂课时也经过了研讨,可是我们并没有决定要设计哪个游戏。

数学课是比较抽象也比较深奥的,于是在决定上这一节活动课时我也是想了很多的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1.能使用不同长度的测量工具在地图上沿直线测量,学习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2.能在表格里记录测量的结果,并进行比较。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1.中国地图,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娃娃图片。

2.小棒,回形针。

1.图片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四个民族娃娃图片,让幼儿猜猜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请幼儿在地图上找找他们的家乡在哪里?(在广州,呼和浩特,拉萨,乌鲁木齐和长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1)在地图上寻找中国首都_北京的位置。

(2)讨论: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小棒,回形针)。

(3)怎样测量?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测量时要收尾相连。即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才能测得准确。

(1)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幼儿学习记录方法。

小结;记录表上有变的格子是我们画选用的测量工具,左边的格子是记录测量的数据。

(5)幼儿分别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3.比较结果测量。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在区域中继续提供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记录表格测量周围的物体,如桌子的长度、植特的长度等。

大班数学教案:分一分大班数学教案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大班数学教案

1、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3、能学习别人的好方法,乐意使用新的方法数数。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数字1――7。

2、物质准备:

教具:房屋形分类底版,7以内的动物卡片若干。

学具:房屋形分类底版,7以内的动物卡人手一套,数字卡片1――7人手一套。

环境:在黑板上创设动物园的环境,并在每个区域贴上数字。

1、游戏:参观动物园。复习认识数字1――7。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玩,好吗?(出示黑板)看,动物园里有几个房间呀?这是几号房间呢?(引导幼儿复习认读数字。)

2、游戏:和动物做朋友。学习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1)教师出示数量是7的动物卡片,引导幼儿学习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

师:听说我们来动物园了,小动物也来欢迎我们了。看,是谁呀?有几只?你是怎样数的?

师: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数呢?(先看集中在一起的,然后接着数完其他的。)谁来试一试。

(2)请幼儿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感知数量7。

(3)教师再次出示数量是6或者7的动物卡片,请幼儿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数数。

师:谁也会用这种方法数数的?

(4)幼儿人手一张动物卡片,练习运用目测数群后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数数,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动物和我们玩起来捉迷藏的游戏,请你们把它们找出来,用刚才我们学到的新方法,数数你找到的小动物有几只。

(5)交流:你找到了什么动物?有几只?你是怎样数的?

3、游戏:给小动物搬新家。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1)给新房加门牌号码,能将数字1――7按顺数或倒数的顺序进行排列。

师:森林里盖好了一幢新房子,今天,这些小动物们要搬到新房子里去。看,新房有几间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7来表示)

师:这幢房子上还没有门牌号码呢,我们来给小动物的新房装上门牌号码怎么样?该怎样装呢?(幼儿想办法。)哦,我们可以用数字按顺序装上门牌号码。谁来帮小动物装门牌号码呢?(请一幼儿操作。)你是怎么装的?为什么要这样装呢?(请幼儿说出数字排列的顺序。)

师:这些数字除了可以这样排,还可以怎样排呢?谁来试一试。(幼儿再次操作。)

(2)游戏:给小动物搬新家。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

师:现在,我们可以给小动物搬新家了,你的动物朋友应该住在哪一间房子里呢?为什么?

教师请一幼儿将自己手里的动物送到相应数字的房间里,并说出:有几只动物,就住几号房间。

师:原来,给小动物搬家的时候,要先数数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然后送到几号房间里去。

幼儿根据自己手里卡片上动物的数量,放到标有相应数字的房间里。

4、游戏:给动物送食物。巩固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感知7以内的数量。

师:还有很多的小动物没搬进新房子里呢,请小朋友帮它们在新房子上装上门牌号码,然后送他们住进新房子里,再给它们送点糖果当礼物,好吗?(幼儿操作,按数字摆放相应数量的动物卡片和点卡。)

5、活动评价:你是怎么帮小动物搬新家的?展示幼儿操作,请幼儿介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扬能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方法进行数数的幼儿。

大班数学教案:圆柱世界

1、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2、在操作中感知数量的趣味。

1、各种圆柱体的玩具物品

2、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或硬币状的替代物。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宝宝,还记得吗?(让幼儿说一说)今天呀,我们班上来了一个新客人,它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游玩“圆柱世界”

(1)、幼儿看各种圆柱体的玩具、物品。

(2)、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

“你拿的是什么玩具?它是什么样子的?”

(3)、介绍圆柱体

(4)、幼儿互相交流。

三、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圆柱体与圆形有什么不一样吗?”

(2)、幼儿相互交流探索的结果。

四、操作体验

(1)、教师取出硬币问:“这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把硬币变成圆柱体吗?”

(2)、幼儿探索将硬币变成圆柱体的方法。

(3)、幼儿叠硬币,将圆形变成圆柱体。

大班数学教案

1.了解车牌号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编车牌号。

2.探索数字排列组合规律,并尝试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

3.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学习运用三个数字进行组合排列,编车牌号。

探索数字排列组合规律,尝试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1.ppt课件

2.数字卡片、《车牌号记录单》、铅笔若干。

2.了解车牌号在生活中作用。

1.老师交代操作方法及要求。

2.幼儿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3.结合课件,教师整理展现幼儿编的车牌号。

4.师小结

1.教师交代操作方法及要求。

2.幼儿操作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结合课件,集中交流幼儿编的车牌号。

4.教师小结:

车牌上有(文字、数字、有字母,它们都代表着一定的意思)

以“挂上了车牌,小动物开着车邀请小朋友一起去旅行”自然结束活动。

《凑十法》大班教案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小猴子图片、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一、复习10加几。

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

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

(4)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

“凑十法”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应该会“凑十”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圈一圈、看图计算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凑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1、创设游戏情景,通过模拟购物来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提高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

2、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帮助幼儿树立健康消费的观念,懂得花钱要合理、有计划、有节制。

3、能遵守游戏规则,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7个信封(内装由1元2元5元组成的10元钱);7个家庭的号码牌;小货架;

2、水果及食品的包装等放到货架上,并且贴上相应的价格(货架和包装上都贴好);

活动过程:

一、成立三口之家。

2、组成三口之家。

1)幼儿自由结合,组成三口之家,将胸标贴好,教师摆好椅子,一家一处。

2)请一个三口之家上来介绍一下。

二、游戏:今天我当家

1、师:今天我请每个家庭自己当家,去超市买一些需要的物品。买东西需要钱,那我就给每个家庭发一个钱袋,请先数一数有多少?(每个家庭数完后报金额,都是10元。)

2、买东西。

请3位老师做售货员,货架分类摆放,有价格签,老师观察孩子买东西的情况,及时指导帮助。

1)提醒幼儿注意用钱时不要大声说话,以免被他人听到。

2)提醒幼儿如果觉得自己家中不需要什么,也可以回家。

三、记录与分享交流

1、交流感受。

师:逛街累了,都回家休息了。现在我靖一位爸爸上来说说今天感觉怎么样?(请一名幼儿上来说一说都买了哪些物品,花了多少钱?自己感觉如何?)

2、出示家庭收支统计表(这是什么表?什么叫收入?什么叫支出?结余是什么意思?)

家庭消费统计表

家庭收入支出结余电费

1号家庭

2号家庭

3号家庭

4号家庭

5号家庭

6号家庭

7号家庭

2、教师指导幼儿记录:

1号家庭:支出了多少钱?买了什么?还有结余吗?没有用什么表示?(0)

3、幼儿自己记录:

师:别的家庭还有结余吗?(请自己上台在表上填上。)

4、看统计表:“比较哪些家庭有结余?”

四、了解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

师:“刚才你们出去的时候,我接了个电话,要收电费了”,出示电费一栏。

1、电费是什么?什么叫电费?(幼儿发散思维回答)

2、家里什么地方用到电?

3、电费不付会怎么样?

4、没钱怎么办?

小结:“刚才买东西,把钱用光了,没法交电费了。一个家庭除了买东西和交电费,还有什么地方用到钱?”

5、还有哪里需要付钱?

6、讨论:“平时怎么节约钱?”

小结:我们不能干活挣钱,但是可以帮助爸爸妈妈节约钱的,还可以把旧报纸,矿泉水瓶卖掉,废旧的用品制作玩具等。我们花钱要节约,要省着用,不能想要什么就买什么,看到什么就买什么。平时要节约用水、用电,爱惜我们的物品、玩具、衣服。平时常常这样做,我们能节约很多钱。

7、总结:一个家庭真不容易,平时要节约,不要浪费。

大班数学教案

1.学会看整点、半点,知道时钟与幼儿园生活的关系。

2.懂得时间的重要性,愿意珍惜时间。

1.课件《整点探密》

一、游戏导入:认一认

1、引导语:我们小朋友以前认识过时钟,时钟上有三个朋友,他们是谁呀?

2、看整点、半点。(加密狗:练一练)

2、游戏:我是小时钟。

引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当小时钟,你们扮演时针、分针。我说几点,就请相关的两个小朋友躺下。

玩法:教师在地上铺好垫子,摆上1――12的数字,请12名幼儿沿着钟的方向走,然后,老师说7:30,两名幼儿分别当时针和分针倒下,指向7:30。游戏继续。

二、情境展开:说一说

1、提问:时钟对我们生活可重要了,他能告诉我们几点钟该做什么?

2、提问:我们先来看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平时我们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学本领?几点吃饭?几点午睡?

小结:我们时时处处都需要时间,它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规律。

三、感受体验:一分钟能做什么

(1)静坐一分钟。

请幼儿坐一分钟不动,教师看时间。

提问:这一分钟你们感觉怎么样?

(2)一分钟画自己。

请幼儿在一分钟里画自己。

小结:同样是一分钟,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同。时间一瞬既逝,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3)一分钟能做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一分钟能跑很长一段路,一分钟能念完一首诗,一分钟能。。。。。。所以,我们要抓住每一分钟,不能浪费时间。

四、延伸活动:

在区角中投放相关游戏材料,支持幼儿开展"看看拨拨(看时间,拨钟点)""的时钟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