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安全演讲稿 > > 教育实践的论文(热门17篇)

教育实践的论文(热门17篇)

时间:2024-05-21 19:03:27 作者:文轩

范文是作文写作的参考,通过模仿范文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范文范本9:以下是一篇优秀的范文范本,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见解,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论中职音乐教育的实践论文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判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艺术形态有密切的联系,音乐具有它独特的功能,即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性情、锤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激励人的斗志等。音乐以文化、娱乐方式影响道德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中职生生源大多是文化课基础薄弱,世界观、道德观更趋于社会化,大多数学生过早地接触社会,形成一定的社会习俗,学习上有困难,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水平,面对这样参差不齐的群体,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有义务,也有信心为这些学习上有上进的学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之自信其力,成为社会可用之材。因此我们在音乐课上不仅要使学生真正地学起来,更要注重课堂上的反馈,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完善他们的本性,开发每个人的潜能,为满足社会多结构、多层次人才的需要全方面教育,全面地发展个性,完善职高生活。

二、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好时光,让学生树立爱国情怀,从而加深他们对祖国的热爱,立志学好自己专业,报效社会。

三、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魄力,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

一首乐曲之所以源源地流长,一方面是悠扬的旋律,优美的歌声感染着人们,另一方面是好的情境创设即特定的环境下创设出流芳百世的好作品,一个人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心态对学习音乐乃至其他都会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中职生的价值取向正在形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爱议论流行音乐,爱追时尚、明星,如何引导学生是关键,譬如,在歌曲《隐形的翅膀》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故事中主人翁事迹,了解人性的.伟大、坚韧,不要因为命运的不公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让学生在逆境中学会磨炼自己的德、行。其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入较大的影像、视频信息,让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自强不息,不屈命运的抗争,这样与学生情感交融之后产生共鸣,带上了情感,灵魂深处得到升华,学生才会感受音乐作品的伟大并受到较好的感染。

在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阅读有关古、现代相关的历史知识,如《十面埋伏》《黄河大合唱》等,熟悉古代的楚汉战争,我国近代史的抗战史,伟大的中国人民为了光辉的伟大事业,一代又一代的先辈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我们学生没有理由去浪费青春,燃烧生命,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人的道德素养也有所提升。学生的点滴成长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发掘,每个人的差异体现要教育者去发现,加以鼓励,使学生感受关爱、重视、尊重,在中职学校有成就感,才会体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四、通过学习音乐,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遵规守纪。

现在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养尊处优、我行我素,听不得别人规劝,作为教师应在音乐活动中调动主观能动性,如学校组织的合唱练习,要求整齐划一、节奏准确,声音要和谐统一,音高准确,情绪、速度一致,要求所有参与者要绝对地密切配合,而且要统一行动听指挥,要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练习,一小节一小节要求,枯燥而乏味地练习,一首歌要一两月完成,锻炼过程中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凝聚力、约束力,这样学生才会顾全大局,形成整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等,通过大型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如: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更多的是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合作精神,体现和谐大家的温暖。

总之,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要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取长补短,以符合大众的行为标准来约束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音乐感的培养实则是对人全面修养的训练过程,不仅仅是学会一件乐器,会唱一首歌那么简单,深化的意义是塑化一个人的身心,开阔视野,在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中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和谐发展人的身心,升华人的思想境界,这也正是音乐教育与道德素养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所在。

民间工艺美术教育实践论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通过初中美术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与创造性成为我国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侧重的是美术技法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美术技法实际运用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美术技法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充分重视学生对美术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根据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兴奋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美术教学,从而不断地开发和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2.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充当和扮演着知识的接受者,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美术教学原本就是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新思维的课程,因此,初中美术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新课改相关要求的指导下,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和地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点拨,同时,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大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平等的师生师生关系,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平等、宽松、活动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地获得满足感,体验到美术学习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巧用教学资源。

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的教学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结合新课改内容中对初中美术教学的相关要求,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巧妙地、合理地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获得更多的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丰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适时地渗透美术技法理论教学和美术技能应用教学中的知识点,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水油纸伞―――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一章内容的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ppt课件播放一些世界各地的油纸伞,让学生能够通过幻灯片了解本堂课的大致教学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真实的情景,通过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并适时地予以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总之,新课改要求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教学的出发点,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美术课堂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前儿童社会实践教育论文

社会领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关系到幼儿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情绪情感的发展,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了社会教育的特殊性,强调通过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达到教学目的,忽视渗透在其他领域中进行教育,这样常常得不到满意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在幼儿四大领域教育中融入社会教育的理念,对如何实施进行了举例说明,力求保证社会教育活动持久长效的进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将社会教育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之一,揭示了幼儿教育的使命是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对人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因为幼儿期是人格塑造、品行养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社会性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我们的教育不应局限于仅仅教会孩子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住与合作。《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的第一要素,凸显“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培养幼儿的独立个性、自创力、专注性、良好的秩序、合作的精神。通过社会领域学习让幼儿在与他人的自由交往中体验规则的公正与互惠,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规则意识。

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技能和行为习惯;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品质;社会适应力;社会行为;社会交往技能;规则教育;自然教育;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

幼儿的社会教育有其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殊性。他们相当一部分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不是发生在专门的社会教学活动中的,而是发生在其他领域教育和实际生活活动中的。它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强调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实践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对幼儿的潜在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对幼儿的社会教育渗透在其他领域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实践中,许多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社会领域教育的特殊性,仅仅期望通过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来达到教育效果,而忽视渗透在其他领域和一日生活中进行教育,这样过分强调了计划性和系统性,忽视了生活环节以及其他领域教育中的教育机会的影响,容易造成社会领域教育与幼儿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相脱节的现象。社会领域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的社会教育须与其他领域教育有效融合,共同作用,才能保证社会教育活动的持久长效的进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不仅要帮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卫生知识,提高幼儿健康知识水平,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还要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乐观自信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品格,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例如,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荡秋千、滑滑梯时,了解保护自己的运动方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敢的意志品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孩子学会关爱与宽容,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

我们处在一个科技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要求我们的孩子,不仅要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还要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既要注意孩子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又要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从小启迪幼儿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社会教育,培养幼儿的专注性、创造力、独立的精神。让幼儿学会与人合作与分享,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合作分享的快乐,培养不怕困难,勇于探索,乐于助人、细心耐心、快乐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养成遵守规则与秩序的好习惯,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比如,科学教育活动“植物的生长”,孩子们在料理植物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有关植物生长的经验,并且要经常互相交流学习,从这项活动中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创造收获到知识,享受到探索过程带来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但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还培养了幼儿探索的精神,从中也增强了孩子们分享与合作的意识。

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一些有难度的内容,培养幼儿的科学尝试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个性品质,提高教育效益。实践证明,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应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注意随机教育,适当保留一些有难度的内容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探索。懂得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去帮忙,要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教师才出面帮忙。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勇敢尝试的精神,又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让他们的脑筋动起来,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提高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让孩子在与同伴分享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这是在科学教育中融入社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掌握交际工具的过程,语言教育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分不开的。儿童在掌握语言系统的同时,也在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社会规则,如讲话要文明、有礼貌;说话要清楚,力求使对方听明白;不同场合需要有不同的讲话方式等。掌握这些言语交往技能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童获得语言后,就能用语言与周围人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的言行,使他们能够主动地适应他人的行为调节,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语言自我调节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习惯、行为等与社会规范逐渐接近并相吻合。

选择恰当的内容,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语言教育,就可以在语言教育中自然的融入社会教育,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文明的社会行为、良好的个性品质、体验丰富的社会文化、增强社会交往的技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例如,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了谦让;《礼貌用语我知道》这首儿歌,让孩子们知道“请”“对不起”“别客气”等礼貌的用语要常用;《学做小客人》让幼儿知道到了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轻敲门,礼物要双手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音乐游戏《坐汽车》知道要给奶奶让座,《热心肠的笨笨熊》告诉大家要像笨笨熊一样帮助别人得到快乐,《两只小猪大嗓门》让孩子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要遵守秩序,这些语言活动中渗透着礼仪教育、个性品格教育,让孩子在浅显易懂的活动中懂得了道理,达到了社会教育的目的。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幼儿音乐教育不是音乐技能的训练,不在于培养未来的专门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到正面的情感与态度,让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音乐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适宜的音乐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和优秀的个性品质。

比如小班歌曲《爸爸妈妈去上班》,贴近幼儿入园生活实际的歌词让经历着与家人分离焦虑的幼儿们有所安慰,他们虽然想爸爸和妈妈,但是“我不哭,也不闹”的歌词让他们勇敢,让他们学会用良好的情绪面对成长与独立。比如歌曲《来收拾》就用歌词:“来收拾、来收拾,我也来收拾。收一收玩具(垃圾),家里变得真干净!”带动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整理、收拾的活动中去,慢慢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物品整理、摆放的习惯。歌表演活动《找朋友》中,幼儿通过互动找朋友的尝试,学习与人交往的礼貌并感受友好交往的乐趣,对人际交往方面的习惯养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又如,在《我不上你的当》《不和陌生人说话》这些儿歌里,幼儿边听边做游戏,这样不但培养了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还学会了自我保护,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教师还要在音乐课上对幼儿进行安全常识的渗透,让课堂既不失音乐性,又非常自然地在歌声中学到了正确的遵纪守法的行为。

幼儿手工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它主要是利用手工活动材料、借助辅助工具,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凭借幼儿的发挥与想象,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型作品的一种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细致耐心、责任感、自信心、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与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件复杂的手工作品,做起来不仅需要细心耐心,更重要的是能不能从开始到结束,做到有始有终。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细致和耐心,让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背后都是需要努力付出的,同时也是一次责任感的累积。孩子的自信心在小小的成功中也得到了提升,处理一些事情,遇到一些难题都能从容应对,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借用丰富多彩的材料可以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品质,手工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越聪明、自信、大胆,更加勇于探索。一块布、一张纸、一片树叶、一团毛线、一把蔬菜都可以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制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来。一把玉米须可能就是一个老爷爷形象的大胡子,几个小小的西红柿可能就是一群小小的瓢虫。

幼儿的良好品质在幼儿的一生中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们应努力让幼儿的良好品质在手工活动的带动下得到积极健康地发展,让孩子在积极、有利的环境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总之,社会领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关系到幼儿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情绪情感的发展。社会教育应注重整合,即多领域有效融合,以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教育部2001年7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教育部2012年9月。

[3]幼儿社会教育》[m]李焕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5]《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活动设计》[m]但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

幼儿教育中师爱的教育实践分析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以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为目标,面向基础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界对小学教师学历和各方面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运而生。目前为止,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了不少毕业生。根据高校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了解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较专科有了显著提高,然而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却不如预期,直接导致新教师适应期延长,无法快速胜任工作。教师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职业,各项技能的掌握在职前教育中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培养。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养成反思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1]重视和改革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建立有利于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应制度。

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2]实践教学模块众多,想要真正实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课时、师资等的保障,具体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方面。

(一)校内实践教学制度的改革。

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理论课程占据了大量的学分学时,导致实践教学空间不足。实践教学在实际执行中缺乏相应的课时保障,效果大打折扣。对传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邀请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小学校长、优秀教师等召开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了解目前小学对小学教师应具备能力的要求,探讨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删除一些用处不大的理论课程,将某些主干课程中的交织重复的部分进行合理安排,采用模块教学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同课程不再重复讲授,还可将部分专业必修课改成限定选修课等。通过精简、压缩、合并理论课程的方式,腾出一部分学分学时用于实施实践教学。此外增设适应小学实际需求的实践课程。统筹安排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实践教学并不是零散的活动,而是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必须将实践教学看成一个整体,统筹安排好各个环节,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将对学生各项师范生技能、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的训练,分解成一个个阶段目标,做好各个学期的任务安排,经常性的让学生进行教育实践体验,整体上把握实践教学。

(二)校外实践基地制度的改革。

校外实践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接触小学实际的教学情境,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小学实践,但实践基地的作用不应局限于此,改革校外实践基地制度,加强与小学的合作,让实践基地发挥更大的作用。聘请优秀小学教师为学生授课和指导。目前很多高校都实行导师制,每个学生拥有一位校内导师,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指导。此外还可聘请优秀小学教师担任学生的校外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学生课余时间可到校外指导教师所在班级观摩教学,接受指导,让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必修课程诸如教学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可以外聘优秀小学教师给学生授课。一线教师拥有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授课时能结合小学实际举例,效果更佳。此外经常邀请优秀小学教师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讲座,少先队活动、社团组织与管理等选修课程可通过模块讲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大部分课程均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有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学时分配,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执行的并不理想,存在压缩实践教学学时,或者实践教学成果不佳的现象。这与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组成有关,大部分教师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缺乏小学任教经验,对小学不了解,因此上课容易存在偏理论化的问题。而教师本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导致对学生教学技能训练,如说课评课等的指导也不够到位,无法给出最佳的建议,阻碍了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应安排教师尤其是担任实践教学的教师到实践基地参观学习,甚至挂职顶岗,深入小学课堂,熟悉小学教材,多观摩优秀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以胜任小学课堂教学要求自己,获得更多小学教学经验,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多采用案例教学、微格教学、专题讨论等形式教学。

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一专多能”的小学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较多,包括普通话,简笔画,三笔字、课件制作、说课、评课、科研能力等。技能的掌握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高校方面则需合理安排课程,提供课外辅导,并制定相应的措施督促和帮助学生训练,提高技能。

1.制定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应掌握的技能做了课程上的安排,开设了诸多相关的技能课程,如美术、汉字书写、教师口语、音乐、各科课程与教材教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并不是单靠一门课程就能达到的,课程只是学生的入门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课外的不断练习。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技能练习的督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制定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方案,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安排,将学生应掌握的各项技能分散到各个学期进行训练,以学生自己练习为主,每周安排一个时间段让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自己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应掌握的各项技能做出具体的考核要求,每学期期末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未通过考核者继续练习,直到通过。各项技能考核合格者方可进行实习前的校内试讲,校内试讲通过才能参加实习。通过硬性规定,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

2.依托学生组织和比赛促进技能发展。

高校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涵盖范围广,参与层面宽。鼓励学生参加合唱、舞蹈、书法、心理咨询等社团,社团中有众多兴趣一致的同学还有辅导老师的指导,在团体活动中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同时不断提高各项技能。另外一些需要在模拟教学中练习的技能,如课堂教学管理、课堂组织技能等,由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以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方式进行练习。此外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比赛,以赛促练,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检验各项技能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并对其进行培训,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

3.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当代小学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是对实践教学的感悟和研究。具备科研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因此应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对论文写作方法的学习,教育实践的感悟和实际动笔的锻炼。收集第一手资料。每次见习实习,参与教育调查时,要求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学校、教师和学生,记录自己的感悟、反思和总结,教育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以此搜集资料,为论文写作提供素材。逐步练习写作。实行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学位论文,通过三者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课程论文作为论文写作训练的第一阶段,以所学专业课程为中心,教师讲授最基本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了解论文写作后练笔,并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入门。学年论文则是对多门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结合《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练习撰写相对正规的论文,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毕业论文是学生科研水平的最终检测手段,通过前期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的训练,学生到毕业论文写作时便能基本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加上参与教学实践时收集的相关材料,不至于手忙脚乱,无从下笔。锻炼提升科研能力。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申报和调研,安排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学生了解课题的整个过程。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从申报书的填写到计划的实行到研究成果的撰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加强见习实习的管理,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将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领域分为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其中教育实践与体验又具体分为具有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要求大力推荐课程改革,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3]教育实践有见习和实习两种,见习以感受为主,实习以参与为主。教育实践给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小学机会,在教育实践中各种技能能得到有效锻炼。高校应加强对学生见习实习的管理,做好规划。明确见习实习的任务。

见习实习前做好工作计划,明确告诉学生本次见习或实习的内容、具体任务、要求、见习实习结束后应上交的材料。见习要求依据每学期所学课程的不同做相应的调整,任课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小学见习,在见习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了解学生观察的视角和关注的焦点,对学生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做相应的指导。实习的任务则是综合的,既有教学任务、班队和课外活动,还有个别教育活动等,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中。延长见习时间。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一至数周的见习活动。第五、第六学期,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基本完成后则逐步让学生参与小学的实际运作。如宁德师范学院教育系与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合作实行的浸入式见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浸入式”是指学生在教育见习过程中通过参与性方式观察和体验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家校联系工作、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等小学教育的全部实践活动。

附小为每位学生安排一名见习指导教师,每周星期四下午半天作为“浸入式”见习活动时间,学生在教育见习过程中可以为指导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可以跟随指导教师通过参与性方式观察和体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家校联系工作、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等学校日常实践活动。[4]这种深入的见习方式,让学生不只是停留在走马观花的观看层面,而是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亲自参与其中,在实践中更加明确自己的短处,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提高练习。加强对实习的管理。相对见习,实习的时间更长,内容更全面,参与程度更高,管理上也更加不易。集中实习是一种理想的实习方式,由高校选择比较好的小学安排学生实习,高校有带队老师,实习学校有指导教师,集中实习也便于管理。但因实习学校容纳人数问题,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等,无法全部采用这种方式,因此在实际过程中一般是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高校对分散实习的学生更应该给予关注,要求学生选择好的小学,至少是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组成实习巡视小组对其进行巡视考察,并为分散实习的学生指派校内指导教师,要求教师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进行指导。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学校发展的趋势,对于小学教育专业而言,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各项技能,能够快速胜任小学教师的合格毕业生。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实践教学改革的路上仍需不断探索,努力创新。

学前儿童社会实践教育论文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吃苦耐劳的农民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然而最让他们揪心的是离家打工后留在农村的子女教育发展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只能交于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管教。一个新的特殊弱势群体就这样诞生了――留守儿童。目前,已有大量的社会力量和教育工作者将注意力投向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但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而对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研究和关注较少。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农村留守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由父母以外的监护人负责一切生活起居的儿童。

现代教育是一个大系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作为教育的三种基本形态在各自的领域担负着培养人的使命。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学校教育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时时刻刻影响着儿童的生活和学习。通过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主导性不强、社会教育的环境不利造成的。

1.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一是亲子教育陷入困境。良好的亲子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然而,父母长期在外,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造成亲情淡漠,导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相对疏远,亲子教育基本从孩子的成长中淡出,亲情教育功能几乎丧失,这种缺乏沟通和亲情的关爱,很容易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二是单亲教育力不从心。单亲监护人因家务负担较重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情绪与情感变化,对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也缺乏耐心。残缺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学前儿童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监护堪忧导致留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不利,本应通过学前教育得到一定的弥补,但目前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严重缺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育缺乏规范等问题造成了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得不到有效的引导,教育得不到良好发展。这就需要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但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现实状况,他们很难获得相关培训。同时由于幼儿教师工作范围仅限于园内教学,课后缺乏与幼儿监护人之间的沟通,不能起到改变留守学前儿童监护人教育观念、帮助监护人了解孩子的作用。

3.社会教育环境不利。

一是户籍制度的缺陷。城乡二元体制使城乡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农民仍然游离在城市体制之外,由此派生出一系列诸如教育、住房及社会保险等政策,形成了强大的阻止农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是三个相互关联、相互协作的环节,这三个环节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给予留守学前儿童关心和帮助才能解决好孩子的教育问题。

1.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多种方式促进留守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育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从孩子的家庭教育做起。

2.学校应当加强对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对于留守学前儿童,农村幼儿园应当给予更多地关注和关爱。一是建立农村学前教育规范制度。二是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鼓励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定期为农村幼儿园教师组织业务培训,教授幼儿心理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三是从制度上加以保障,建立留守学前儿童家长联系制度,可为留守学前儿童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详细记载这些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表现和心理发展情况,及时与其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学前儿童监护人进行交流,使其了解孩子的学习、个性发展和心理需要。

3.鼓励社会力量关心、支持留守学前儿童,发挥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氛围。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使留守学前儿童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他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因为父母为了生计在外打工而成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更需要获得关爱和良好的教育,虽然留守儿童是城乡二元化结构的产物,留守儿童的问题目前还不能得到完全解决,但我们应当正视这一问题,为促进留守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改善教育环境做出努力。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论文

摘要:语文课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利用它在无痕育人方面的优势,适时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这样既能加强了思想教育,又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洛克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教书同时更应做到育人。《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所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除了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外,还要善于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内容,选好教学时德育的方法,讲究德育时分寸的适度。《新课程标准》的这一目标在很多公开课上的老师会“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但真正在这方面寻根问底的课堂并不多,很多老师只是“昙花一现”。文以载道,入选教材中的画面与选文,本身就蕴含着内涵丰富的德育因素,闪耀着沁人心脾的育人光芒,语文教师应该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一、德育教育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同时领悟。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很多语文老师的课堂都会有“千姿百态”的朗读。但如何读,如何才能读好应该值得每一个语文老师深思。因为语文课是读出来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我的认为是每一次要求学生的读,老师都要有一个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不能盲目地读。比如:第一遍,初读是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略知课文大意。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和后面的朗读就应让学生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这就是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读课文领悟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二、德育教育在师生共同的学习中渗透。

如果单是学生的朗读,课文的情感无法在学生中共鸣。我们还应在师生共同的学习中渗透。1、德育教育在重点句中挖掘。每一篇课文都有精妙的句子,这些句子或“画龙点睛”或“一针见血”。他们都需要在师生的学习、揣摩中挖掘文章的含义。如在学《路旁的橡树》一课时,我让学生找中心句的方法理解文章含义。许多同学都很快的找出:“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我抓住时机,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2、德育教育在学生的激烈争论中升华。“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这句话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师生在学习中,只有通过开展大讨论,大争辩才能使文章的情感得到升华。因为在学生的争辩中,他们的言语代表了他们的思想,他们争辩的结果由老师进行点评,学生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如一位老师在上《穷人》一课时,对文中的“非这样做不可”老师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学生在你一言我一驳的过程中理解到穷人虽穷但心地同样善良,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启迪。

三、德育教育在课后小练笔和学生生活、学习中巩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篇课文学习结束,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了还远远不够,关键是看我们付诸于行动没有。如在学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我让学生写写我们家乡的变化,这是学生最容易写的,也能有感而发。有的学生写道:“现在家乡环境变美了,有了环卫工人,地面变干净了,周围也种了许多花草树木……”也有的写道:“家乡的河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家乡河……”这些从学生心底里写出来的,是他们学了课后受到教育后的生活观察、实践。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我们班中队还自发组织本班同学参与到植树活动中。如班上一名叫赵思湖的同学,由于家庭原因(妈妈外出,爸爸无固定收入)使该同学性格有些孤僻,穿戴也比较破旧。好多同学都看不起他,学了《掌声》一文后,同学们的心灵受到熏陶。英子一个有身体残疾的人受到同学们的鼓励都会重新树立自信,班上的赵思湖更应该值得我们关心和帮助。于是在班干的带动下,大家都伸出援手帮助该同学,这名同学思想转变很大,经常看到这名同学的笑容,而且学习也进步了不少。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我们以陶老的这句话作为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向,培育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联系方式:贵州省遵义县乌江镇中心小学陈金太。

邮编:563104电话:13158218388。

邮箱:363635745@。

幼儿教育中师爱的教育实践分析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点滴生活,点滴教育。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内涵。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它包括了三个方面的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含义: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教育又促进生活的变化,教育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发展。效能:“人生需要什么就供给什么教育”,“想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2.社会即学校。

强调学校与社会具有同一性或一致性,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为改造社会而创造新型的学校。效能:即“二亲原则”,与人民和万物亲近。社会与学校的关系:“整个社会是学校,学校不过是课堂。”两者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3.教学做合一。

从“教学合一”到“教学做合一”.定义:是以“做”为中心的整体过程,是生活法与教学法合一;有两种含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教学做合一”与教科书的关系:“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不是不要书;它要用的书的数目之大,比现在的教科书要多得多。它只是不要纯粹以文字来做中心的教科书。”

二、对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解和实践。

结合我这两年的幼儿教育工作,谈谈我粗浅的认识和一些工作中的做法。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良好生活习惯、品行道德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又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上说的:一日生活即教育。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品行道德就应该从幼儿一日生活的滴点入手,通过点滴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幼儿,改变幼儿。

记得上学期,有一天放学的时候,班上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张纸,走到操场上的时候突然不想要这张纸了,撕了个粉碎,然后就向空中抛去,撒得满地都是。我立刻叫住了她,我一边蹲下身子捡地上的纸,一边跟她说:“你看!本来很干净漂亮的校园,有了这些纸屑就变得脏脏的了!我们一起把纸屑捡起来吧!”这个幼儿看着我在那儿捡,也蹲下来和我一起把地上的纸屑捡干净,扔进了垃圾桶。从这件事以后,我观察到,这个幼儿有变化了,一次在校园里看到地上有一张废纸,很主动地就跑过去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这件事对我的印象很深,我想,这样从这个幼儿的生活着手进行以身作则的教育,比起在课堂上一味地在那讲“我们要爱护环境,不能乱扔垃圾,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的效果好上好多倍吧!

另外,幼儿的各种经验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身边的一些事,一些人。通过幼儿的行为举止就能知道他经常接触的是些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人。记得有一个幼儿,不管是谁的东西,只要是喜欢的,就抢过来占为己有,这样的经验就来自他奶奶对他的.教育,奶奶在每次送小孩来幼儿园的时候,都会说:“孩子,不要怕,喜欢玩什么积木就去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只要我自己喜欢的,不管是什么,不管是谁的,只要抢过来。还有一些幼儿,出口成“脏”,这些也是来源于生活中他们所接触到的人的表现,这些人很多就是他们的家人。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和教师在一起生活着,这个时候,我们自身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对幼儿的教育,幼儿一双双小眼睛都在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所以,我也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人交谈要面带微笑,使用礼貌用语;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完手在水池甩三下,不要弄到地上;吃饭时不讲话,细嚼慢咽;做事情时认真对待,切忌马虎等等。从生活的细节处入手,从生活的点滴处着手,把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方法,点滴地教育给幼儿。

不仅是在我们的一些日常生活方面,我想在一些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应该结合我们的社会生活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如,在科学领域,我们可以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知识去进行科学探索,记得有一个科学探究活动:浮与沉,也是从幼儿感兴趣的生活现象着手的一节科学探究活动,孩子们喜欢玩水,喜欢把一些东西放在水里,他们会发现有些东西是浮在水面上的,有些东西是沉下去的,我们就可以通过实验和幼儿一起来探索总结,哪些东西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东西是沉下去的。我记得我还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为什么同样是铁做的,铁块就会沉下去而铁片却是浮在水面上的呢?幼儿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铁块比铁片重,因为铁片比铁块大,因为铁片比铁块薄等等。那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铁片也沉下去呢?幼儿想了很多办法,在铁片上再放上铁块,在铁片上放上重点的东西等。我想,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学到的不仅仅是什么东西可以沉、什么东西可以浮,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到了科学探究方法,学到了科学精神。

以上就是我对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一些理解和实践。我想,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博大精深的,对于我来说,这只是些粗浅的认识,还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摸索和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长泾实验幼儿园)。

民间工艺美术教育实践论文

实践的目的:对已学部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加强自我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自我认识和观察社会,以及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专业技能。

实践的意义:课外社会实践是一扇认识和观察社会的窗口。它可以使大学生学到书本外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合作沟通能力,有助于发现自身专业以及能力方面的不足,明确以后改进的方向。

实践的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实践的单位:××省××市××中学。

实践的对象:初中特长学生。

实践的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由于××月××号才开始实习,学生们都刚刚经历了期末考试,心情都很激动和兴奋。所以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主要了解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通过了解,我发现男生大都喜欢游戏上的人物和场景,女生则都比较关注漫画和动画。根据这一点,我在课后找到许多相关资料,希望从中对针对他们兴趣的教学有帮助。

二、美术知识拓展讲解。

已经知道他们都对动漫比较感兴趣后,第二天的知识拓展讲解也是主要围绕国内外动画的。

首先,将中国动画几个阶段的典型代表中的片段通过投影播放出来。如:小蝌蚪找妈妈、鹬蚌相争、大闹天宫、黑猫警长、海尔兄弟、舒克与贝塔、老夫子、宝莲灯、麦兜等。

接着,告诉同学们,这些动画有什么重要地位。如:《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片的张叁丰,中国卡通界的达摩,开山鼻祖。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代表作之一,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奠定了影片的美术水准。开头的设计就很“中国”,打开一本素雅的国画画册后,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淡淡推入,古琴和琵琶乐声悠扬,共同勾画出优美抒情的水墨世界。这部片子打破了动画片“单线平涂”的模式,没有边缘线,意境优美,气韵生动,曾获得多项国际殊荣。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旁白,那个年代典型的播音腔女声听来就像老师,但今日重温却是一番格外地亲切与温馨。尤其是开头的那句“青蛙妈妈爱他们,就像妈妈爱我们”,让人心头一暖,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单纯年代。

然后,将国内外各种游戏制作过程的简单步骤讲解给同学们,并播放出其制作过程,以及介绍工作室人员的个人简历。

最后,发放一些动漫人物图片,让他们临摹。评比出最优秀两幅(男女各一幅)挂在教室展览,可以促进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专业基础课教学。

实习的第三至五天斗主要进行的是专业基础课教学。,它们依次是色彩、素速写。色彩主要是静物临摹和写生,素描主要是静物写生和几何石膏写生,速写主要是景物和人物临摹。在正式开始绘画之前,我都会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书上的范画,找出其中的优点和适合自己的画法。同样,每天也会有优秀的作品被挂在教室内展览。

四、发散思维创意绘画。

实习的第六天,主要是培养同学们发散思维,学会联想。我会先给同学们发放一些创意素描或是创意海报,可以促进他们进行联想。接着,请每位同学把各自的创意描述出来,大家进行讨论。最后,就指导他们进行各种方式的创意绘画。

五、课外写生。

最后一天的实习是课外写生,也是同学们最期盼的。为了安全起见,我特意选定沿江公园作为我们的写生地点,并邀请一些家长和其他代课老师一同去。在写生时,主要分为风景写生和人物写生,都是以速写的手法。

实践的总结:

一、教书育人,提高自身素质。

老师就像学生的一面镜子。我们应该从自己严格要求,影响感染学生。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老师跟学生之间也是很贴心的。实习的这段时间,由于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跨科目听课时,发现他们这些学校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且收益都很好。回来之后我也学习着他们的教学方法,凡响不错。我希望这股浪潮继续下去。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学前儿童社会实践教育论文

幼儿社会交往活动、幼儿社会生活系统共同建构的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是幼儿社会化的两个基本要素。目前,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现实状况是幼儿缺乏社会交往活动,社会生活系统中各种教育因素的价值观相互消解。幼儿社会教育不仅要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同时要考虑儿童所处的社会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社会交往生活,同时主动寻求、建构社区关系,争取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广泛支持。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社会教育是教师最感困惑的领域:教什么?怎么教?幼儿园课程的所有领域都发挥着把儿童培养成社会人的功能,社会教育领域的主要目标是使儿童内化社会中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形成相应的社会情感和态度,而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及行为规范是在社会交往生活中形成并实现个体生成的。这样,教什么及怎样教的问题就有了明确的答案:通过幼儿社会交往活动内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得出这一答案只是问题探索的开始,因为我们一旦顺此路径操作,还会面临一系列与这一目标及实现过程直接相关的时代的、本土的问题。因此,从本土化的视角分析幼儿成长所需的关系状态、幼儿所处时代的社会关系状态及幼儿所处社会系统中各种教育力量的关系状态,给当前幼儿园社会教育摆一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幼儿园社会教育何所能与何所不能。

人与一般生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的未特定化或非专门化。婴儿初生时是软弱而不能自助的,必须依赖成人的照料,而且个体早期还要经历一段较长的儿童期。但正是由于人在先天自然本能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人才能从自然生存链条中凸现出来,通过后天的创造弥补先天的不足。这种补偿人的生物性不足的活动就构成了人的文化,文化是人的第二自然。个体一出生就进入一个文化世界,与他人产生关系依赖,从母婴依恋到亲子关系,再到同伴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能力的增强,幼儿的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交往关系不断丰富。这种交流的需要是原始的和基本的人性特点,是生存的需要。有了这种因交往本能而产生的亲子互动、同伴互动的关系依赖,幼儿才能维持生存,获得社会情绪和情感,掌握社会的习俗、规范和必要的知识技能,生成识别环境并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发展社会性并以个性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断解除存在状态上的不足,实现人的社会性本质及文化生成。因此,儿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社会化阶段,亲子关系、师幼关系、伙伴关系等关系依赖是这一阶段幼儿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

然而,人只能在他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真实背景是幼儿所处的现实的社会交往生活。马克思依据人(类)的发展过程,把社会发展的历史形态划分为“群体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自由个性联合体”三个阶段。〔1〕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只有通过群体依赖关系才能维持生存,这时社会处于“群体依赖”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交换活动的丰富,人通过对物的依赖,从群体依赖的关系中解放出来,在形成自主人格的同时又走向了人本质的物化,这时社会处于“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个体独立性”阶段。虽然人对物的依赖造成人的片面发展,但这是人迈向自由、自觉、自为的存在状态,即社会进入“自由个性联合体”阶段的必由之路。当代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人的发展形态已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以“物的依赖”实现个体独立性的阶段。市场经济一方面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使个体逐步走出“群体依赖”的生存阶段,走向“个体独立性”的历史时代;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实质上要以“物的依赖”为前提去实现人的独立性。因此,人们在生存实践中的意义追寻指向“人―物”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相互保持着一种独立状态下的距离、自主状态下的排他和利益多元化导致的人际关系紧张和冲突,生存压力甚至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也很有限。在独生子女背景下,虽然幼儿在家庭中成为过度的感情投资对象,但大多表现为成人单向的情感宣泄和幼儿被控制状态下的依附,表现为对幼儿物质享受的满足,表现为为未来作准备的知识和技能教育,而亲子之间情感的、精神的交流较少。因此,今天的幼儿过早地被卷入成人的关系状态,成人独立的生活状态剥夺了幼儿的交往生活,幼儿仅仅在狭隘的亲子交往中成长,缺乏同伴交往,更谈不上参与社区交往生活。

个体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人类发展的历史阶段。当今社会发展形态处于以“物的依赖”为前提的个体独立性阶段,幼儿发展所必需的关系依赖已失去了自在的文化生态,但个体发展应当经历的生活形态理应得到保障。因此,创设幼儿成长所需的人际环境和交往生活已迫在眉睫。基于此,幼儿园如何利用特有的人际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交往环境,弥补儿童交往生活的缺失,这是当下幼儿社会教育应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

理想的幼儿社会教育应以幼儿发展为导向,使幼儿社会生活系统内各种教育影响因素,如家庭、社区、幼儿园及大众传媒等形成教育合力,应立足于社会生活实际,有助于幼儿将社会普遍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而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以上各种教育因素在对幼儿进行规范要求和价值观念指导时出现了分歧并导致相互消解,特别是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力远不及家庭中以整个社会文化为背景的真实的社会生活。

首先,对幼儿发展直接产生影响的是家庭、邻里、幼儿园等微系统及其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我们对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幼儿所处的这个微系统内并没有形成儿童教育观念的一致性。社区的概念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产生的,“是指由一定数量居民组成、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3〕社区具有地域、社群、组织、文化等基本要素,居民在环境卫生、服务设施、文化娱乐等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但是,当前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程度低,人与人之间、各组织机构之间基本上处于分散状态,社区仅仅是一个行政的、空间的术语,是人们生存的物质场所。即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社区的物质条件改善了,也有了一些文化设施,但大多是基于成人需要的,如茶社、棋牌室;或仅仅是一个物质的消费场所,如儿童乐园。在成人本位文化强旺的背景下,社区对幼儿发展、幼儿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不够,社区关注的往往是如何将幼儿作为一个强劲的消费群体。幼儿园在社区中的地位不高。社区中缺乏对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规范的认同,更无法消除成人不良行为对幼儿的消极影响。因此,幼儿园所依赖的社区既没有营造出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社区文化,也不能主动对教育起到支持作用或与幼儿园协同教育幼儿。在笔者看来,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来说,当前社区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大于那些有限的支持。

其次,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及实施效果上也存在着相互消解的现象。一方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在道德和行为方面对幼儿造成负面影响,家庭教育“伦理本位”的萎缩和“知识本位”的强旺导致人格教育的缺失,这些都消解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为教育内容,生活过程就是教育过程,在遵守社会基本规范的前提下,目前大多数家长较注重培养幼儿的利己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而忽视合作及利他意识的培养。这种基于实际生活过程的教育内化于儿童的心理结构中,极富实效。而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必须依据优化和净化现实社会环境的理想,从利他和利群的立场出发创设教育情景,因为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不仅实现着个体的社会化,还通过个体社会化促进社会整合。但幼儿园教育大多基于口头规训和行为训练,难以被儿童内化于心理结构中。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事倍功半。

社会价值标准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缺乏沟通容易导致家庭、幼儿园和整个社区本应共同维护的社会权威形象的丧失。在幼儿生活系统中各种教育力量相互消解的情况下,幼儿园怎样发挥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教育功能?如何寻求制度和组织的支持?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怎样才能产生真正有效的合作关系?幼儿园在家园联系工作中存在哪些值得反省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深入思考。

幼儿社会教育在面对幼儿园内外诸多不利因素时应当抓住问题的根本,即上文提出的两个矛盾,越过幼儿园内口头灌输和行为训练,走向幼儿社会交往生活的自主建构。幼儿园应积极有效地与家庭、社区沟通,建构共同的价值观。

首先,必须重视幼儿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目前一些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因素及儿童真实的社会生活重视不够,单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立足于解剖的、微观的视角,致力于依据心理学维度分解目标和设计情景训练,忽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外部环境影响。这种训练的结果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性行为之间难以保持一致。正如杜威所言,“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是有机地联系着的,而且不能把教育看作是两者之间的折衷或者其中之一凌驾于另一个之上而成的。”〔4〕幼儿社会性发展既“包括外显的行为模式,也包括内隐的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不仅受制于个体的心理特点,而且取决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背景”。〔5〕不能因循口头灌输和行为训练的陈规,要变革幼儿社会教育中的交往内容和关系状态,重视真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为幼儿创造自主交往的机会,寻求幼儿了解社区生活的途径,补偿幼儿交往活动的匮乏。不能以确定的认知教育控制幼儿的大部分生活,剥夺幼儿自主的交往建构机会。只要基于幼儿社会交往生活,就必然会考虑社会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因为幼儿的交往生活必然是在社会生活系统中展开的。这种基于幼儿自主的社会建构的教育不仅是幼儿社会教育变革的方向,而且是整个幼儿教育变革的方向。此外,要争取在社区内为幼儿交往活动创设环境和场所。如联合居委会、物业管理中心,在居住区内聘请离退休人员或与民营儿童教育机构合作成立社区幼儿活动机构,创设幼儿游戏和交往环境。

其次,建构共同的价值观。我们的确已经处于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但不可否认人类共同拥有的引导人类前进并经过历史进程确认的那些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些共同的价值追求无疑是儿童社会化的中心内容。然而,在我国当前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这些本应属于共同的价值观却被物欲及功利蒙蔽了,社会教化、学校教育必须使之重建。对于幼儿园社会教育来说,只有从能迈出的步伐开始迈步。第一,建立真正有效的家园合作关系。家园之间急需就幼儿的社会教育加强价值观的沟通。〔6〕如进行父母价值观的调查,了解父母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期望;幼儿园向家长发放有关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手册并对家长进行辅导,组织家长进行价值观讨论,建构共同的价值观;和家长一起探讨父母在哪些方面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包括指导父母控制的负面影响及生活情景中各种不良现象的影响。第二,幼儿园主动寻求、建构各种社区关系。幼儿园不仅仅把社区看成是可资利用的物质场所,还应积极争取各方以一种合作与承诺的精神达成教育观念的一致。可与其他社会组织,如妇联、团委、关工委、居委会、社区志愿者等,协同参与幼儿社会教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开展社区家庭教育咨询、培训,提高公众对幼儿社会教育的认识。

当代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和不确定,幼儿的社会教育关涉整个社会,又需要整个社会关注,教育者不仅仅是教师,还应包括更多元化的群体。单纯通过幼儿园而没有整个社会的系统协作,幼儿社会教育是很难走出困境的。而当下,幼儿与社会生活并没有发生有机的联系,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作出努力,更需要政府职能部门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高清海,胡海波,贺来.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272.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31.

〔3〕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34.

〔4〕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赵祥麟,任钟印,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4.

临床实践与药学教育论文

摘要:临床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阶段。

本文分析了当前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问题;培养途径。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

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医院内部各种体制的改革与变迁、大学扩招后的影响、新型医患关系的影响和考研、就业的压力等使临床实习面临种种新问题,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已成为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1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对临床实习重要性认识不够。

临床实践与药学教育论文

医学的不断发展,人文科学向药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各个领域的渗透,对药学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药学服务与医用指导在药学的具体实践中表现的尤为重要。

本文对针对药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培养药学学生药学服务意识以及医用指导等方面进行相应探讨。

一、药学人才育德的基本途径。

药学是科学与实践性合为一体的高、精、尖的综合性科学,对药学人才的素质要求相当高,高等医药院校在对大学生施行医学道德培养方面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培养药学人才修养素质的重要渠道。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有力思想因素。

高等医药院校在大学生中开设医药伦理学课,对于加强学生深刻了解中华民族医药道德思想的精华,使古代的医药学家优秀的道德品质得以传承。

二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道德觉悟的主要因素。

理论的用处在于与实践的结合统一,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无力的。

大学生在学习书本理论的同时,应亲身去体验医药学实践中各种道德关系的处理方法,去目睹药学人员跟患者、服务对象关系,药学人员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药学人员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

三是育德思想,育德思想是增强学员道德责任感的最佳途径。

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凭借对药学专业的热爱和造福于人类的崇高理想,在学习专业方面表现出坚强的毅力和严谨的治学作风,他们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知疲倦的去探求,拥有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以及献身社会医药事业的精神。

二、专业特色实践活动的途径。

近几年来,医药院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科研及科技创新活动。

如校、省、全国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等项活动进行组织。

学生在各类科研活动以及科技创新等活动中脱颖而出,并在专业知识、企划能力、实验能力、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等多方面经受了极大的实践磨炼与提高,许多学生在期间开始萌生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思想,尝试自我创业。

还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教学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临床辨证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学员把理论运用在临床的同时,试探性的向医师角色进行转化。

临床教学实践活动即是学员社会化的主要阶段;也是培养学员提高临床技能的主要阵地,是学员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专业特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医学现代化,便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勇敢创新,提高整体临床效果,当前医学高等教育均有的弊端是培养出的医师临证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差。

根据早、多、反复临床来培养中医人才的要求,应构建起拥有医学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

在临床实践的同时,结合专业特色,以多种途径来加强社会实践,培养思辨能力、专业素质、临床技能等,这是医学自身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医学培养人才的模式也随之改变。

课堂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医师实践能力不行。

因此,高等教育必须走创新教育之路,创新教育要求高等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精神及能力的培养,普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临床技能,提高临床疗效。

尤其是围绕专业特色开展临床教学实践、科研及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活动。

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在19起设立创业教育类课程后,目前已有500多所高校开设了医学创业教育课,优秀的学生首选就业目标是实现自我创业。

近年来,北大清华等高校大学生创办企业也呈明显上升趋势。

因此,加强专业特色实践活动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刘冰,侯飞燕,蔡小华.高职高专药学教育如何适应基层医疗的需求[j].中国当代医药.(15)。

[2]黄进,廖虎,许晓波,万学红.八年制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08)。

[3]张昌菊,周敏,简道林,艾寿坤,付承英.地方院校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05)。

高校通识实践教育论文

2013年10月14日,moocs(慕课)时代新教育模式交流会上,阳光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宣布将引进超星尔雅公司研发的部分创业类慕课作为阳光学院通识教育创业教育层面的重要课程,标志着阳光学院创业教育通识教育化有了新的发展.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网络开放课程越来越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阳光学院采用慕课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校外优质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创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通过慕课的方式进行创业教育,为学生提高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全方面素质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此外,阳光学院还充分结合慕课的形式开始逐渐实行翻转课堂.在创业类教育课程中率先引进《创业创新领导力》这门慕课课程,并在工商管理系三年级学生中进行试行,然后逐渐在全院大三年级进行全面实施.对于慕课《创业创新领导力》的运行首先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课程的登录,学生们可以在这一课程的学习中观看相关的视频,或者是做试题,同学们通过视频的观看更进一步的理解了相关的创业知识;然后再由老师在线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调研分析,带领学生解决就业创业的问题,对学生以后的发展给予创造性的建议.将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让课堂变得更加的活跃和开放,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的自由,而且掌握知识更加的全面,视野也变得更加的开阔.在试行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这样的创业课程,为同学们接触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一方面促进了大家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让同学们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促进了自身完美人格的形成,这也正是通识教育的实质要求所在.总之,阳光学院结合尔雅慕课、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慕课课程、翻阅资料、看电子书、听播客等形式来自主完成学习,同时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推进高效创业教育通识教育化的进程,而且有利于学生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学习,为他们提供更多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机会.综上所述,加强高校创业教育通识教育化是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新视野,是促进创业教育水平和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为了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创业教育应该切实以通识教育为立足点,既注重对学生创业能力、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又加强对学生圆满人格和个性化需求的引导和完成.高校创业教育通识教育话的进程过程中,要注重在原有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之上,以整体性为教育指导原则,通过渐进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胜任能力。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论文

目前,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如何做好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工作成为了当下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理论和技能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深入到幼儿园中,去熟悉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参与实践活动,以此来使学生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有课程实践、集中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环节都具备自身的特点,只有根据各个环节的特点合理安排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特色性原则。

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教学体系的建构已经基本完善,但是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相比还存在不足。想要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起来,就应该具备特色性的原则,寻找学科发展的特点,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中职学前教育立于不败之地。

2.实用性原则。

现今,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情况,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应该按照实用性原则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以幼儿园作为导向来培养实际教学所需的实用型幼儿教师。

1.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完成实践教学的保障。首先应该建立实践标准和教材,根据岗位的要求来建立相应的实践标准和教材,这样可为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依据。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实践项目,规定实践教学的主题和具体要求,做好统筹实践,特点是在课程实践当中,各科之间都需要采取统筹的方法来安排实践的内容,以此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自身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2.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由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是以培养具有较高从事学前教育教学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的,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来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并且目标体系要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划分清楚,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技能达到培养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适应幼儿园的一线教育工作。

3.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指导队伍。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是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指导队伍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立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时候,一定要以学校的专业教师作为基础,除此之外,学校要经常组织培训工作,让教师通过下基地来增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反思活动也是完善教师指导能力的关键。一名优秀的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还要不断地反思不足之处,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在选用教师的时候也要选用骨干教师来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

在中职学前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建立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实践教学考核的内容和要求,加强校内实训和校外的实践指导和管理。除此之外,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制定综合实践考评方案,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排舞蹈和儿歌,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指导队伍。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缩短中职学校学生和社会的距离,从而使他们毕业后能够胜任幼儿教育的工作。

[1]徐燕.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6(z1).

[2]许友根.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3]徐捷,黄志敏.学前专业教育实践现状对改革实践教学的启示[j].怀化学院学报,2010(07).

[4]陈小燕.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创新教育实践论文

创新教育是我们这具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教育对教育者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方法的创新。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永远也不会有奇迹发生。要敢于打破常规,尤其是对于有特长的学生,绝不能“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即使使其“与常马等”也不足取,一般的教育者,他培养的只能是一般的人才;高明的教育者,他培养的是英才、是天才,因为他有创新的教育方法。二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创新。如果教师教的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储存器,那他只完成了教育任务的一少半,教育学生不但能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够大胆思考,存同求异,发展创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课堂气氛是课堂的一种综合心理状态。每个课堂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气氛;有的拘谨而呆板,有的积极而活跃;有的冷淡而紧张;有的温暖而融洽。积极的课堂气氛会使课堂纪律良好,师生关系和谐,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反应敏捷,课堂中会呈现出有张有弛,热烈活跃与恬静,严谨有机结合的喜人景色。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以爱心、耐心、责任心及童心为主旨与学生接触交流,有助于学生对你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体现良好的协作意识,出现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达到探索问题的最佳情景,让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涌动,让学生主动接受汲取,形成敢疑、敢问的良好习惯。要在课堂教学上有其一定的艺术性,上课有节奏感,语音语调抑扬顿挫,赋有激情,引人入胜;上课时尽可能将讲授内容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教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教师顺利的完成教学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及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师应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是思维出发点提出问题,创设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知与不知的矛盾面前产和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激发认知的需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采取提倡发现问题集体解题,以及重视讨论已经成为调动学生学习主运动性与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善于营造一种愉悦的环境,诱发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召唤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接受知识的熏陶。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一定创新萌发时,教师要抓住契机,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去品尝很少人能享受到的成功的滋味。一般来说,学生的疑问一般有审题不清,产生疑问,知识点不清,产生疑问,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疑问,求异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千万不能回避或制止,而是可以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当给以补充和提高,对于一些有创新意义的疑问,还可以介绍给更多的学生一起探讨,形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中坚持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质疑等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1.对于数学问题的解答,教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2.打破常规,发现问题,进行转化,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联想,大胆猜测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对现有问题进行推广引申,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更多的知识。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首先在教学方法中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的环境,创造性的激情,更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去创造,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以提高,思维才能发展,才能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主动学习,去接受问题的挑战,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使蕴藏在头脑中智慧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论文

摘要: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增加一些可爱元素,采用“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文章主要研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关键词:声乐;幼儿歌曲;学前教育;素材。

近些年,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实践的时候,观察他们对幼儿进行声乐教学,发现在教学过程总体偏“套路”化,过于重视深呼吸、高位置,导致他们在给幼儿示范演唱中忽略了教学主体的性质,也就是幼儿对音乐审美的心理需求。而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演唱幼儿歌曲时过分注重追求音量、音色,没有了歌曲本该有的可爱元素,这恰恰违背了幼儿歌曲教学中“直观性”和“趣味性”的原则。

一、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的整体表现力。

在中职声乐课中,常见的学习曲目《送别》《花非花》《故乡的小路》都属于艺术歌曲,而教学大纲以及评价标准几乎接近大学本科一年级声乐学科的教学目标以及评价标准。教师翻看了自己上大学时的声乐教材,对于大学一年级声乐教学,教学大纲内容是这样的:要求歌唱中能基本做到声区统一,声音连贯流畅,吐字清晰,并将所学的歌唱方法运用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演唱中,力求比较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而将此大纲与中职二年级的声乐教学大纲相比较,教学内容基本无异。但这势必会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造成一个错觉,学前教育声乐学科即是声乐表演。而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环节中给孩子们进行所谓的艺术表演时,孩子们会瞪大眼睛望着老师,很容易和老师产生教学隔膜。孩子们会一致认为老师的姿态很美,歌声很动听,但是她们听不懂。所以,在保留现有声乐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歌曲中“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的整体表现力。

二、一些幼儿歌曲演唱中常用的.“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素材。

在幼儿歌曲歌词当中,出现人称,如“我”“我们”等字,可将双手弯曲掌心置于胸前。若出现第二、第三人称,如“你”“你们”“他”“她们”,则可将手臂伸直,掌心张开虎口朝上。若作品风格较为轻快,也可用采用手腕下压握拳,掌心朝向舞台2点位,翘起并伸直2指,3、4、5指略微向上抬高表现出一种俏皮的风格。若接受对象为表现欲较强的孩子,还可辅助将腿迈向舞台8点位,将脚跟点地脚尖朝上,同时向右顶胯。在幼儿歌曲歌词中,出现器官或者身体某个部位,如“肩”,则可掌心朝下,将手轻轻搭在肩上,大臂抬高至与地面平行,同时将手腕略微上提。例如“手”,则可将手臂伸直,五个手指张开,掌心朝向观众手腕左右转动。例如“腿”,则可将双膝弯曲,双臂伸直,指尖绷直并相对,掌心朝下置于膝盖上。例如“脸”,则可将五指勾起,手腕下压,将掌心轻轻托起下巴左右腿交叉前腿为主力腿,后腿虚点地,身体向主力腿侧下轻微旁腰。例如“腰”则可将手插至腰间,同时将腿迈向舞台8点位,将脚跟点地脚尖朝上,同时向右顶胯。在幼儿歌曲歌词当中,出现具体事物的名词,如“蓝天”“白云”“小鸟”,则可用采用手腕下压握拳,掌心朝向舞台2点位,翘起并伸直2指,3、4、5指略微向上抬高,将2指指向天空,双膝弯曲另一只手轻置于膝盖处,头抬高45度角,眼神凝望着天空。例如“衣服”,则可掌心朝下,将手轻轻搭在肩上,大臂抬高至与地面平行,同时将手腕略微上提。例如“房子”,则可将胳膊肘弯曲,手臂上举至头顶,保持小臂、手腕、手掌心呈一条直线,掌心朝下。例如“门”,可将一只手胳膊肘弯曲,保持小臂、手腕、手掌心呈一条直线,掌心朝下置于胸前十公分处,另一只手同样弯曲胳膊肘置于前一只手的3指上,保持小臂、手腕、手掌心呈一条直线向上,似“举手”状。例如“书包”,则可将五个手指勾指掌心朝上手腕上顶,大臂与地面保持平行,手背置于肩部上方10厘米处,腿迈向舞台8点位,脚尖绷直虚点地,同时向迈腿侧轻微下旁腰。例如歌词中出现“好”“棒”“比一比”之类的形容词或者动词,则可将大拇指竖起,从前胸向前伸直手臂,保持手臂与身体呈90度角。动词动作可在名词动作的基础上添加转圈、下旁腰、后绷脚踢小腿等辅助动作,以表达童真童趣为首要目的,但切忌动作过于繁杂,频率不可过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应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的教学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定要根据每个幼儿自身的性格进行“量身定做”。如有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力强,可适当添加一些难度较大且较好理解的动作。有些幼儿性格较为内向,可适当减少动作,达到松弛不僵硬,心中有歌词,眼随心动的前提就可以了。与此同时,切勿在幼儿身上出现动作的机械堆砌现象,应以达到幼儿在表演歌曲过程中自然、流畅为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2006(15).

[2]李振村,庄锦英.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3]刘云艳.幼儿园教学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周婉敏.关于中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教学目标设定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3(0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创新教育实践论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摆在政治教学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知识经济爆发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竞争依靠人才的力量,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模式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主题。下面是我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和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

1.传统教学方法是重传授,轻培养;重灌输,轻启发。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从而不愿学习。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这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教师要进行启迪和引导,这只靠讲理论是无法做到的,要敢于突破课堂的束缚,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经常开展社会活动,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教师把教的内容从基础知识转变为学习方法,这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让学生形成多提问多思考,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情景模式要立足于学生和教材,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教学的内容。我们要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改善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政治成为让学生们学而有趣的好课。

情景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地运用,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培养了思维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教学质量,顺利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素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4.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用“以情激学,以情诱学”的方式,让学生从心理爱上学习。所以说作为一名政治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只有在教学中倾入情感教学,才能促使学生学会,学好思想政治课的知识。

二、教学改革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设疑解惑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其勇于创新。

1.设疑是启发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根本。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需要到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有疑问,才会有思维;有思考,才会有所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解惑,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感到无解的时候,通过教师解惑,体验到恍然大悟的感受,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设疑和解惑都要有针对性,要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原有知识结构中发现矛盾,激发思维欲望,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2.精心设计:要确保课堂讨论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课堂讨论进行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设计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在选题过程中应着力于对学生的研究,讨论主题既要考虑有助于学生已有知识的运用与拓宽,又要注意能引发学生的兴奋点,选择学生熟悉并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二是创设讨论情境,可根据选题的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讨论的情境,如设立发言席、运用媒体展示相关材料等。三是选择方法形式,如由学生主持“实话实说”、小组代表发言、正反方辩论等等。

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教师应在课堂讨论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运用教育智慧,捕捉学生在讨论中的“契机”。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带有创造性的“信息”与“火花”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给予引导;要善于分析并找准学生思维的启发点,适时指导,适度点拨,使学生打开思路,进行独立的、深入的思考,始终对问题保持创新的热情和兴趣,以此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创造心理淡漠,要使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探求新知,敢于创新。对学生的独创的意见,甚至“微弱的发光点”都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同时,要帮助学生克服“先入为主”、“盲目从众”的思维定势,特别要增强学生不盲从的抗压心理,锻炼学生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对于形成独立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新课标改革中,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政治这个学科在各个领域应用中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在充满教学创新、互动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发展探究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较高层次的要求,是一种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高校学前教育教育想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踏入社会后能够取得成功,就需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已势在必行,进而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对已存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教育存在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够满足个体以及社会生活的人才,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对学生的专业要求以及个人素养都更为严格。学前教育专业的存在就是为幼儿园培养输送一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怎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正是学校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各高校必须要认清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结合教学要求、学生需求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等确定教学体系,为学生的成功转变提供更多助力。实践能力是检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否能够胜任社会职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应该就已存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上日程,为学生提供成长所需的环境,为其提供体验、实践、反省以及创造的机会。

2.教学目标中心下移。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上升,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受到的社会各层次的广泛关注。就现状来看,学校想要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必须要完成教学目标中心的下移,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不但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更能够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管理等方面工作。学前教育学生具备职业能力不但是专业学习的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依据。实践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从事教育实践的智能和技能、形成职业认同等方面在教育环节中都存在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整体性系统性改革。

传统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例如实践教学重视程度偏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不完善、目标不明确以及内容存在缺失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功能性的发挥。因此,在高校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时,必须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方式、时间等多项进行系统性规划,正确评价每一位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推动其发展,来保证其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目标性原则。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必须要结合教学需求、学生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发展趋势来进行,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来执行,以求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目标性原则的确定,需要学校确定整体性教学目标,并综合环境、学生个体以及社会整体等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建立各阶段性目标,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所具有的功能性。

2.整合性原则。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方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培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在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时,必须要结合理论教学,两者相统一对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等进行改革,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在做中学,不断反思不断进步,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其专业素养[1]。

3.系统性原则。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必须要以教育内在规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及社会发展为依据,对教学体系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整理,明确不同环节不同内容所具有的联系,使每一个个体环节互相连接、互相配套,成为一个具有层次的.整体系统。

1.创建特色教学。

高校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整合知识、能力以及素质全方面的关系,不断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实践型人才。第一,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学习掌握教学语言技能、教学提问技能、教学演示技能等,可以面对不同教学环境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第二,通过艺术类专业教学,使学生不但掌握普通话、计算机等普通教师职能,同时更要具备艺术职能,例如音乐、美术、舞蹈等。第三,通过基地实习,使学生培养对幼儿的喜爱情节,不断提升其职业忠诚度,培养学生耐心、细心、负责等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通过与学校、学生以及社会等综合方面的联系,创建完善特色教学体系,可以更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不断提升其专业职能[2]。

2.完善幼儿园实习教学环节。

幼儿园实习与见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升专业职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应该改变学期结束进行实习的错误观念,而将实习穿插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例如可以在学习一个单元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幼儿园参与一天的活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体会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们的教育。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以及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程度的增多,可以安排专业学生去到幼儿园进行穿插实习或者是阶段性实习[3]。最后,根据每个学生所具有的特点,由学校安排顶岗实习单位,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性培训,帮助其全面发展。另外,学生在进行各阶段实习和见习时,在完成后必须要上交实习、见习报告,由专业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将成绩列入学期总成绩中。

3.建立完善综合性评价体系。

综合性评价也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内容,是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有效手段,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完善具有科学性、整体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由系里制定规范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成立专门考核小组,不定时对实践教学现状进行检查,以确保实践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检查内容包括实习报告、教师实践教学记录等。另一方面,由全体教师参与制定对每科课程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标准,例如加强学生实践教学中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根据实践教学课时数调整学生考核成绩比例,将实践成绩计入总成绩等。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学的有效性。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幼教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高,相应的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实践能力是学前教育学生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标准,学校应该在整体出发,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为学生的成才提供更多助力。

[2]董维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多元拓展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