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是一门重要的职业,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会计实务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会计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共
[4]金士嫄.公安边防部队会计内部控制对策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7,08:251.
[6]王春玲.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措施研究[j].财会学习,2017,07:255.
[10]黄斌.完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途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7,02:187.
[11]李玲.浅谈网络会计的内部控制风险与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7,02:208.
[12]张妍,马德成.浅议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7,02:179+368.
[13]屈海川.探究建筑工程中如何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与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7:8-9.
[14]黄子钦,杜阔,孙怡.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05:226.
[16]程琨.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在事业单位的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7,12:43.
[17]王韶华.高校会计内部控制设计风险点及防控[j].中外企业家,2017,05:58.
[18]傅红.连锁百货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3:51+41.
[19]孟祥伟.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7,01:195+206.
[20]郑洪洲.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效率的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5:228.
[21]王伟.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j].现代经济信息,2017,05:244.
[27]吕靖.简析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内部控制策略[j].中国市场,2016,48:145+162.
[28]王晓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5:275.
[35]王迪.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1:131.
[36]寇雅琼.新会计制度下的企业单位内部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1:145.
[37]汪亚东.关于加强酒店会计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4:143+210.
[40]王庆玉.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7,03:254.
[43]范增期.浅谈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j].劳动保障世界,2017,05:55.
[46]李洁枝.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7,02:28.
[47]倪妮.会计内部控制信息化形势下的应用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7,02:93.48]张文静。强化房地产行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3:261-262.
[49]王晓燕,李雨泽.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以海联讯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7,07:5-8+4.
[50]楼俐荔.上市制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问题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01:207.
会计信息内部控制建设分析论文
近年来,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但是,随着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实施,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风险、信息沟通及监督等方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同时也给内控带来了新的风险。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虽然计算机不能代替所有的人工会计工作,但是,关键的会计核算工作已受到会计软件代替。因此,内部控制主体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电脑及财务软件的两个因素,其中计算机软件的风险是最重要的。
2.输入操作不当对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程序的影响。
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所有数据都源于凭证系统,当输入凭证后,系统会按照既定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输入不当,不仅会导致日记账、明细账等系统的错误,而且相关汇总表、会计报表等系统也会“继承”这种错误。因此,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程序中最关键的控制环节是输入操作过程。
3.系统现状与用户要求不相适应。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需要很多精通计算机专业人士参与其中的复杂系统,单纯依靠用户自身一般是不太可能的。由于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很多并非相关财务专业,导致其设计出来的产品—会计信息系统,与用户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财政部在205月7日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信息系统》的总则中指出,企业在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内部控制过程中主要分为信息系统的规划风险、信息系统的开发风险及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风险。
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的单位必须达到一定条件,并且需要经有关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通过互联网,输入或输出数据,但也要在公安部门登记。但是,实际上部分单位未经审批就直接采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更有些单位未能满足相关条件,例如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并行至少三个月以上,才可以使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有些单位缺乏管理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内部管理制度,但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并没有切实执行。这些都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风险性,使会计信息系统容易出现漏洞,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严重阻碍公司的发展壮大。
(一)对相关人员的管理。
1.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人员分工、职权分离是完善内控基础。
在会计信息系统,人员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为保证会计软件的正常运营,必须调整原有的会计机构。会计信息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一般包括:出纳人员、会计核算人员、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等分工;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等工作岗位。机构人员设置必须与组织控制的要求相一致,以实现职权分离,如规定系统维护人员不能兼任系统管理人员等,避免出现违法行为,防范内部出现风险。
2.提高人员的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
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更显著的优越性,但是信息系统的特点和风险,要求企业建立更加严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可以使其发挥充分的作用。企业要建立职业道德与专业胜任并重的选拔方针,公司领导要注重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和职业操守的引导,财会部门人员要对会计信息系统树立正确的思想,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内控的氛围。当前,随着社会财务犯罪行为很多都与企业内部财务员工有关,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工作迫在眉睫。
(二)对系统应用程序和设备的管理。
1.建立计算机房管理制度。
公司实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后,计算机房的设立主要是为了给服务器等支持设备营造一个良好运行环境。保护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设备,预防非法人员擅自进入机房以保护会计信息系统程序和资料的安全性。
2.对软件的管理是信息系统管理的关键环节。
在会计财务软件获取或开发前,要根据公司的规模大小、业务内容和外界环境要求等因素实际分析,以保证软件符合公司财务要求的有效性和效率性。在选择如何获取财务软件时要进行成本和风险等一系列分析,比如自己开发的软件和购买的商品化软件哪个更符合公司的需要、哪个成本更低等。
3.加强资料的保密与保护。
加强对会计资料和会计软件安全保密的措施是完善内部控制的基本条件之一。如微机操作员定期手动备份,将完整有效的资料及时转储,软件会自动在硬盘中的备份,数据完整性机制等。资料保密的方法如通过加密、二次口令等措施。在加强资料保密的同前提下,资料在遇到突发情况丢失、损坏的情况也不可忽视。例如突然断电、病毒侵入等意外因素造成资料丢失、甚至造成系统瘫痪致使无法正常运营,此时资料的安全性就更加重要。
(三)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检测内部控制好坏的重要举措,及时发现风险,可以有效避免对公司带来的损失。内部控制系统一定要时常更新,任何一套规则在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下都无法很好的适应。企业的具体环境一般来说也不是一成不变,当企业发生新的业务以及提出新信息流程后,控制目标虽然不变,但为了实现目标所采取的的具体措施应该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能因控制程序而使企业原已有效的运作受到限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设,从而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性的评估。
(四)发挥法律的利刃,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一些关于会计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但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会计信息系统方面的法律法规还远远不够。,我国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从7月1日开始,要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且鼓励支持非上市的其他大型企业也参考执行。随后,财政部又发行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信息系统一般控制》等相关的具体应用指引,这些指引规范将成为指导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规范文件。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单位要结合本行业和本公司的特点,制定可实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方法来推进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2.建立相关的审批和验收监督机制。
单位要想实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要符合财政部规定的基本条件,财政监管部门和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审批监督各项管理工作,来确保实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单位具有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内容除了符合国家要求的统一标准外,还要对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软件的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软件要及时制止售卖并对相关公司进行严惩。财务软件的验收工作主要是看与软件运行情况是否符合企业环境和公司管理制度的要求。
三、结语。
自从会计信息系统电脑记账方式取代手工会计系统后,对会计的组织方式、会计人员工作的任务、人员配置、硬件和软件要求、控制范围和方式等都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使内部控制制度最终受到一定的冲击。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内部控制系统,从而有效地保护企业资产和资源的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可靠;有效地考核、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保证单位内部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作者:张苑单位: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就是要做到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防止欺诈和舞弊,保证经营信息质量,确保各项经营活动规范化、合理化、合法化,并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经济需求,这项工作需要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和配合。而会计控制是指会计职能所实施的控制,是内部控制在会计职能部门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单位一切有关资金的运作和资产的变化都要通过会计核算表现出来,因此会计核算所涉及的风险涵盖了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而会计控制作为对这些风险所实施的控制,其内容构成了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只有先建立会计控制制度,才能切实有效地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防止欺诈和舞弊。下面就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以探讨。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防范企业风险的基础,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并通过有效的会计控制活动才能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帐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定期审计制度、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定期内部自查制度以及定期召开经营情况分析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规范财务管理,防范违法犯罪,规避经营风险。
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控制制度,在每次大的经营活动运行前,先由预算编制单位根据经营活动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单位实际情况编制资金预算,经有关决策部门审核后交有关部门遵照执行。执行部门如未完成预算,各单位要具体分析原因,将分析结果报预算部门,预算部门汇总分析结果后,确认属于合理请求后,经决策部门同意,可以重新修改预算。为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由内部审计部门全程负责监督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财产安全控制。
要做到财产安全,就要有制度的约束。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建立登记制度,保管制度,领用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消防安全制度,报废清理制度,对固定资产要建立台账、卡片,定期盘点。材料部门除建立上述制度外,还要建立库房管理制度,材料核算制度,等等。
要妥善保管财产,就必须:(1)定期会同各部门进行财产盘点,要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填写库存盘点表,对盘盈或盘亏的财产要分析原因,查明责任,提出处理意见,经管理层研究系分别情况进行处理。(2)对现金及有价证券要做到日清月结,当天收入一定要及时缴存银行,大额现金存取一定要有专人护送;每月银行对账后,要及时填写余额调节表,及时处理未达帐项;有关部位要做好安防措施,即使是内部人员也要限制无关人员接触。(3)要实行责任人制度。对各项固定资产要落实到单位、到个人,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岗位责任制,在公司内部合理分工,细化职责权限。各岗位之间要互相合作、互相牵制,每一项业务都必须经由制证、审核、会计主管等三个以上不相容的人员才能办理;建立岗位轮换制度,定期对各岗位人员进行轮换,既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又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防范了外部不良因素的侵入;设立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规范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直接对管理层负责,避免可能发生的舞弊和掩盖舞弊,为投资者实现利益最大化创造一切条件;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应对突发事件。
每月终,各部门要对各自当月所做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报告,报有关部门,对不完善的制度要进行完善,比如预算制度、财产保险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企业财会部门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每月终了要写出财务情况说明书,详细说明当月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每月召开一次经营分析会,分析盈亏原因,指出需要并能够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向管理层及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并确保信息的真实和完整,年度和季度要写出经营情况分析,为管理层及投资者下一步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六、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为了防范规避经营风险,防止欺诈和舞弊,企业要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设立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对集团及所属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各部门、机构在其职责范围内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项目责任管理制度,根据各项业务的不同特点制定各自不同的风险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各部门责任分离,相互监督,对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
无论哪一种制度都离不开良好的生存环境,集团公司一定要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才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和执行。
上一篇:优质护理制度下一篇:没有了
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会计的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成本意识越发深入人心,企业都开始了对成本控制的不懈探索,而生产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企业核算的主要工作。在当前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进行精细化的企业生产成本核算能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在市场站稳脚跟打下基础。
关键词:生产成本核算;内部控制;精细化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加剧,许多企业涌入市场,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在同类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要从成本管理方面入手,削减产品生产成本。在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中,首先要对市场进行初步调研,观察产品在市场上的供需量,从而对产品进行设计并控制生产支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现代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管理,将成本降到最低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在思考的。本文即对有效实现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内部控制的精细化对策进行探讨。
一、企业成本控制的过程。
按照产品的生产来钟,其成本控制分为前中后三个过程。在生产产品之前,成本控制首先要对产品的市场行情有所了解,包括市场价格、饱和度、盈利、市场需求、客户消费能力等,在对这些情况进行掌握后要进行产品的研发设计,用最小的产品生产费用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时候所要花费的成本包括设计费用、材料费用、工艺成本、人力费用等,对这些费用做一个大致的估算,将金额控制在一个额度限制内,对生产做一个提前的控制。而在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设备费用等,相比于其他阶段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动态的,随着生产过程的进行而被实时进行成本监控。而说到实时监控就不得不提计算机信息技术,正是因为应用了软件来帮助企业对成本在生产中的波动进行监控和计算,才能让成本控制更加精细。生产后环节即销售环节,这个阶段的成本输出较其他阶段少一些,主要包含在产品的运输、包装和宣传上,还有诸如广告费、代言费等。在对这些费用控制的基础上要做好产品售价的定位,为了销售量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促销活动,但促销的价格、时间有待商榷。销售的同时也要注意反馈工作的进行,即将产品销售中的各种信息如客户对产品的态度、产品的优缺点、价格方面是否需要调整等反馈回企业,从而在下一次的生产中对产品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产品更符合客户的需求,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二、生产成本核算内部控制的精细化对策。
(一)从外界学习先进控制经验。
我国的企业成本控制起步较晚,虽然目前大势是企业注意到了成本控制的作用并积极进行成本控制,但由于缺乏经验,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一般来说每个企业的发展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每个企业要进行的成本控制也不一样,但就控制措施和手段、理念来说,还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因此企业可以从外界那些成本管理先进的企业中学习经验,加大对自身成本的控制力度,尽量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企业的实际生产成本控制中,大多数企业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是正确的,要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一切涉及成本的工作进行管理,但与此同时,生产产品前的市场调研阶段和销售中的反馈阶段也是成本控制中不可或缺的,它们分别为产品的生产成本控制提供不同的市场信息,如市场售价及盈利、客户需求及满意程度,要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研发设计和成本控制。
(二)加快成本控制观念的推行。
在如今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情况下,企业必须快速适应市场环境,尤其是管理阶层,要主动学习与成本控制有关的概念与知识。在这个基础上,企业要将成本控制理念在整个企业内部推行,上至经理下至基层工人,都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成本控制观念,并能够在生产实际中运用,如生产工人不断对机械设备及其生产流程进行优化,使产品生产所需的成本更少,或者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从而获取他们对产品的第一手需要,在产品方面做出整改,减少浪费。除了学习已有的成本控制意识和方法外,企业也要推陈出新,在旧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实况进行思维的创新,对成本控制方法进行创新,使其控制效率更高,从而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三)在人工和设备上下功夫。
撇去材料不谈,人工和设备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两大成本控制因素,因此在这两方面做文章是必须的。对于人工来说,有许多生产工人的劳动技能不过关,这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率大为降低,若是对这些员工加大培训力度,促使生产率增加,也就相当于成本控制;而设备作为生产的主力军,平日做好维修和损耗查看工作,能够大大降低生产的成本,而有些新设备能够极大地提升生产率,购进新设备也就相当于成本控制措施。
三、结语。
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只有实行成本的精细化控制,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费用,才能在经济效益上获得更多,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2]乞金根.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的内部控制措施[j].现代商业,,23:97.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讨论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同时提出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日常运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关键词: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管理控制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但是,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许多新问题,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
(一)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企业使用计算机后,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变化,如财务部门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甚至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
(三)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
(一)日常控制。
1、业务发生控制。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在经济业务发生是,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
2、数据输入控制。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
3、数据通讯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
4、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
5、数据输出控制。数据输出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
6、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适当地储存,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企业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好必要的标号,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二)管理控制。
1、组织机构设置。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并且,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职责划分。内部控制的关键之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
3、档案管理。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
(三)系统开发、发展控制。
1、授权和领导认可。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必需经过有关领导的认可和授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发展和更新是对原有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重大改进,同样对会对企业管理体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对现有计算机会计系统的任何改动都可能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也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
2、符合标准和规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需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或软件制造商、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
3、系统转换。企业应在系统转换之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作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需要的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是否优于旧系统,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企业在系统转换之际,采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以便检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
4、程序修改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变化及经营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使用中的软件进行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也会发现一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操作人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
参考文献:
[2]郭敏莉。试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1)。
文档为doc格式。
会计信息内部控制建设分析论文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各类贸易壁垒和摩擦相继出现,我国的外贸形势日趋严峻,成为了我国企业出口的制约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率。有研究显示,从1995年至今,全世界的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为4013起,而与我国有关的反倾销调查就高达了825起,占到了20.56%的比例,成为了世界上遭到反倾销最多的国家[1]。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和美国的贸易来往日益频繁,而贸易摩擦也在逐渐增加,其中反倾销就成为了美国钳制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影响反倾销案件逐年增高的因素包括:美国工业生产的增长率、中国进口渗透率、美国的就业率与失业率、汇率的变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比重、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比重、美国反倾销法的变化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出口企业的应对能力差,那么无疑将会雪上加霜。因此必须从应对和防范的角度出发,进行反倾销应对的研究,并加强出口企业的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出口企业的管理水平,并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一、反倾销与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间的关系。
大部分的经济学家认为,会计信息质量在应对反倾销的过程中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通过实地考核和问卷调查,能够扩大信息的来源,同时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而如果会计信息质量较高,那么将能够给反倾销带来低税率,但信息质量的高低并不是自然存在,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通过内部机制对其进行调控才能够发挥出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2]。
(一)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会计信息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那么就需要通过内部控制以保证调查以及资料准备能够快速地完成。由此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的优化和完善将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保证了内部控制的良好和有效,才能够帮助会计信息收集和完成,才能够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所以,内部控制可以说是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也可以说,内部控制越好,会计信息质量就会随之提高,那么被调查的企业或机构所作出的反倾销税率也会相应降低。而在内部控制当中,风险评估是其主要的要素,所谓的风险评估指的是对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因素进行预估和评价,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这些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其过程主要包含了目标设定、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风险的应对。而出口企业在遭到被反倾销的时候,就能够对相关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3]。比如某企业在面对彩电反倾销案当中,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案,并建立起反倾销的预警机制,而且在企业当中,建立起了专门的团队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从而对外部的风险能够做到及时的识别、正确的`分析和有效的应对。
(二)会计信息质量与反倾销之间的关系。
在任何企业当中,一旦盈余管理超出了区间范围,就会导致发生舞弊行为,而这种行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在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当中,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可行的反舞弊机制,避免会计信息的失真。比如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企业的核心文化,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建立舞弊的监督程序,强化舞弊的处理结果,同时还可以建立起匿名的举报制度,从各个细节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局势下如何进行反倾销应对。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全球的经济发展都在逐步放缓前进的步伐,大部分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而我国作为出口大国之一,每年都会出口大量的产品,特别是在加入了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出口量呈现出了持续的增长,但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反倾销压力也逐渐增大。通过研究发现,无论是我国出口的原材料还是制成品,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我国出口企业的非常严格的调查制度和审查制度[4]。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我国的出口企业必须拿出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各个出口企业都必须加强自身的产业建设,保证产品的质量,并吸引高素质管理人才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保证管理的高层次、高稳定性。在高水平管理团队的管理下,企业才能有效预测和评估尚未出现的风险,从而提高风险的评估能力和应对能力,准确把握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或问题。比如我国某知名空调品牌在美国受到了反倾销调查,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对市场以及风险作出准确把握,因此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是做好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二)加强会计信息的采集。最近我国知名的酒业集团之所以会遭到众多经销商的叛逃导致无法维系经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会计信息质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为了保证业绩的提高而虚增了产量数值,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严重下降,使该集团的资金链出现断裂[5]。因此在出口企业当中,对会计信息进行考核,并建立起相关的档案保管制度,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各个出口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反倾销,这就需要在企业当中建立起完善的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处理好反倾销、内部控制以及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使我国的出口企业能够在外贸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如果内部控制越好,会计信息的质量越高,那么被裁定的反倾销税率将越低。因此在出口企业中,必须进行及时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应对,建立起反舞弊的机制,加强会计信息的采集,才能够使企业能够在反倾销当中从容应对,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作者简介:郭钰欣(1992-),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学生,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会计专业,研究方向: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与反倾销应对。
作者:郭钰欣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1.保证输入口数据的正确性。应建立起完善的审核机制,除了软件自身的检查控制,审核人员还特别要针对一些软件无法检查出的错误进行认真的审核,并建立安全有效的数字签名制度,确保电子单据不会被篡改、假冒、否认,并通过数字签名技术明确责任。这就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加强会计信息化下的组织和人员控制。会计信息化下的组织机构控制。从管理的效率上来看,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对企业的整体效率有直接影响,一个不合理的机构设置不仅会导致物不能尽其用,人不能尽其才,而且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甚至亏损。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更加要求企业优化组织机构的设置,通过岗位的设置和权责的划分,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机制,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减少营私舞弊的发生。不相容职责的恰当分离可以为避免单独一人从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提供合理的保证,按照职责设置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保证组织结构设置的精简、合理。并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实行电算化后,由于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某些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个性操纵处理结果,加大出现错误的风险。所以,除部分组织程序有特别规定以及不能实行职责轮流制的岗位外,员工应该轮换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错误。同时,企业应树立员工主人翁的意识,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各个岗位的性质和业务范围进行分析,保证各个岗位人员权利和义务相适应。
3.加强系统与网络的安全控制,严格系统操作环境管理。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应从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动用系统各种资源。保护程序和数据的安全,减少因外界因素导致计算机故障等方面入手。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务专用电脑;(2)设置操作权限限制;(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4)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系统被破坏时,要求系统软件具备紧急响应、强制备份、快速重构和快速恢复的功能。(5)采用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u盘专用及防病毒感染,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等。网络传输介质、接入口的安全性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尽量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应保密。通过上述技术可基本确保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
4.要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档案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有很多差异,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因此企业应专门指定档案管理负责人,并制定备份、归档、借阅制度以及防磁、防火、防潮、防盗措施。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而且还可以减少使用过程中错误操作的机会,从而使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企业处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之中,这就会导致原有的控制程序对新增的内容失去控制作用,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和不合规行为。应建立一种例行过程的反馈机制,监督控制的功能。对于大的损失和发生可能性小的不频繁的损失,购买商业保险不失为最好方法。购买承保保险总额大小取决于管理者偏好以及企业能够承受系统风险所引起损失的大小。保险并不针对普通操作上的薄弱点,但是,它能保护系统因破坏者、自然灾害、盗窃文件者、盗用者、能接近系统的员工以及因失去文件、软硬件或数据中断所引起的收入损失。
参考文献:
[1]张瑞君。网络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棣华,杜晋贤。浅析会计信息化与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之友(上旬刊),
会计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共
在给企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的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与传统会计相比,实行电算化后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变化。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从而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子化操作。由于计算机的介入使得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由单纯的财务人员转变为包括财务人员、计算机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家的组合。这一变革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统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会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提高对经济活动的监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突破了原有的封闭式的系统环境。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再局限于企业的内部,而是扩展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宏观化,扩大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
二、与传统会计相比,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更加广泛。
在电算化方式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有机统一。
当企业的信息集成还仅限于部门内部时,财务人员与业务过程完全脱节,则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业务,其仅仅只能从财务的角度判断单据是否可以入账,如是否有领导签字、单据是否齐全等,而对业务本身内容的合理性无从判断,如当一张价格严重失真的采购发票传递到财务人员这里,由于不知材料的真实价格,其在经过简单的复核后只能根据发票付款,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只能起到一个记录员的`作用而不是控制员的作用。企业内和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量,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各部门提供的综合信息判断业务的合理性,从而避免错误的数据进入系统,使工作人员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中控制成为可能。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在数据采集端完成更多、更实时的内部控制任务。
人为的干预大为减少。
高度的信息集成使人为的干预大为减少,业务部门人员负责原始电子单据的录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电子单据也可以通过先进的条码识别技术、电子货币转账技术等进行录入和传递,从而保证了输入的快捷和准确,而如果再对电子单据的格式和内容加以规范,就会使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成为可能。
决策权下移。
由于原始数据采集端前移至业务部门,因此决策权也下移到业务部门,关于业务的审核如其合理性、正确性也由业务部门来负责,会计部门的工作也相应地由核算转变为管理和决策。
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侧重于内部管理,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集成度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其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的外部化。
三、加强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保证输入口数据的正确性。应建立起完善的审核机制,除了软件自身的检查控制,审核人员还特别要针对一些软件无法检查出的错误进行认真的审核,并建立安全有效的数字签名制度,确保电子单据不会被篡改、假冒、否认,并通过数字签名技术明确责任。这就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文档为doc格式。
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和思考论文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摘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对象这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对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也将朝着现代化管理方向迈进,变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对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方面提出了几点参考建议。
准确性、真实性、适用性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灵魂所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如实反映以及企业高层财务以及其他方面的战略决策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严重缺乏现代管理知识。
现代化管理的理念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的管理理念,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当前许多企业在管理理念上或者管理模式上都停留在传统的管理观念或者模式上,因此企业管理者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也成了理所当然的问题。
此外,绝大多数企业在最求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同时,忽视了管理体制的改进与创新问题。
这样,虽然企业在业务往来方面实现了与市场的接轨,但在管理体制方面却不能与时俱进。
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疏忽,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相关工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此外,财务管理方面的责任制并未得到真正落实,使得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企业的决策者与财务人员的分离制约工作并未作出成效,多种职能兼容或者重叠的现象时有存在。
这些迹象表明了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严重缺乏规范性,这会使得企业会计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进而影响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2.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会使企业会计工作失去意义,同时也会给与企业经济利益相关的各方带来不利的影响。
造成企业会计失真的主要原因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特别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
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在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审计活动的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设计制度流于形式或者根本没有建立与企业内部管理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
此外,财务会计管理力度不强,这会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会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不利的影响。
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但过于形式化,这样对费用支出就很难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增大企业的经营成本,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出现亏损。
正是由于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工作过于混乱,就很容易出现会计信息的失真,有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故意编造会计信息。
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或者没有聘请会计,这就很容易出现会计记账随意性的现象,存在很多错误,从而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
此外,更改会计信息、虚报收入或者对财务报表造假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内部控制并未得到落实,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大打折扣铺,严重的可能会使会计管理失控。
3.费用支出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资产大量流失。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为了减少企业的费用支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通常是企业经理掌控费用支出。
但企业的管理者忽视了一点,企业的经理有的是没有财务基础的,资金的使用并未遵从相关的财务原则,最终导致企业资金浪费过于严重的情况。
此外,一些企业在购买材料、财务管理方面缺乏监管的力度,次从而导致企业大量资金流失,这样一来,就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
4.违法乱纪、跨级舞弊现象严重。
当前,许多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并未严格尊崇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没有将会计的基本监督职能发挥出来。
这就给财务管理人员制造了舞弊的机会,开虚假的发票,有的还将企业的资金占为己用。
甚至有些财务人员参与到违法的活动中,收取他人贿赂,擅自挪用公款等。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会计信息管理部门是十分有必要的,这能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国家的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严抓会计工作,这样企业会计外部监督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企业还需建立自身的岗位责任制度以及监督制度。
企业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会计人员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技术水平。
企业应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并加强对其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使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准得到提高。
2.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
企业会计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会计有着自身核算以及监督的职能,但如果会计工作人员没有遵循一定的会计制度或者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就会使会计自身的职能被忽视掉。
因此,在企业认真落实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良好的运行。
在企业会计内部会计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应发挥出自身的监督职能,协助会计信息管理部门做好企业会计的管理工作。
3.加强内部审计力度。
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方面,内部审计制度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这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管理以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对会计核算、财务收支的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审查,以确保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以及使企业的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通过企业的内部审计,能够有效避免由于企业违规带来的经济损失。
内部审计的管理人员定期向企业的决策者递交内部审计结果,有助于决策的决策。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会计信息越来越受到相关利益各方的关注。
企业要做的就是提供高质量水平的会计信息以供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
这里所指的高质量水平的会计信息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准确、真实、完整,并且符合有用性、相关性、及时性、可理解性等特征。
高质量水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的决策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市场信息的动态,从而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策略。
然而高质量水平的会计信息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企业应重视对企业高素质会计人员的培养,加大企业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及培养。
5.建立完善企业内控,不断明确职责。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对企业内控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应对职责进行有效的明确,确保各项内控工作得到高效的开展。
坚持责任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公私分明、奖罚得当,是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财会管理部门,应明确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作为企业管理者,是保证会计他应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不得授意、委派、致使非企业会计部门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务。
要充分体现责任人的会计主体地位,从而为会计工作者行使其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企业不断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规范并建立相关的会计制度以及监督制度,确保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
这有这样,企业会计内部出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探究论文
建立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由数据处理功能所产生的信息具有正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以及保证数据处理功能本身具有有效性;使会计处理符合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进步信息系统的效率和效益;进步企业的竞争能力;促使企业进步治理决策的正确性。
1.预防性控制功能。它是通过防止或阻止错误、灾难、事故、舞弊等的发生来避免各种灾难。
2.检测性控制功能。它是通过找出、发现已经发生的错误、灾难、事故以及舞弊现象来防止危害的扩大或使危害得到补偿。
3.纠正性控制功能。它是通过更正和纠正已检测出的错误,处置发生的舞弊行为,以及处理和补救已发生的灾难等来减轻危害,使系统恢复正常。
(一)组织控制。
1.电算化部分与用户部分问职责的分离。
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电算化部分除了对数据采集部分所送来的数据按一定程序进行处理外,不能负责业务的批准和执行、也不能保管除计算机系统以外的资产。一般设置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维护治理等新的岗位。这些岗位将承担起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达到保证会计数据真实可靠,进步会计工作质量的目标。
在经济业务处理中,将不相容职能予以分离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会计电算化却经常将这些职能集中化。因此,在电算化部分内部,应该适当地进行职员分离,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一般来说,电算化部分内部应做到以下的职能分离。
(1)系统分析和应用程序设计的分离。将系统分析和应用程序设计分离开来,有利于分别检查系统的设计相应用程序的设计,不过,这两者不严格分离并不会严重削弱内部控制。
(2)系统分析和应用程序设计与系统程序设计的分离。没有这种分离,系统程序就可能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对应用程序和数据文件做出变更。
(3)系统分析、应用程序设计以及系统程序设计与操纵职能分离。假如让系统分析员和程序设计员运行程序,他们就有机会对程序和文件进行非法修改。
(4)独立的档案保管职能。实行独立的档案保管职能有助于防止任何未经批准而使用程序、文件和系统资料的行为。
(二)操纵控制。
操纵控制的目的是通过规范的计算机操纵来保证信息处理的高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未经批准而使用文件、程序和报表的机会。操纵控制是通过制定和执行规范的操纵规程来实现的。规范的操纵规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操纵运行规则。计算机操纵员应遵循操纵指南中的规定进行操纵。
2.机器操纵规则。应为计算机输进输出设备的运行设立规范的操纵规则。
3.用机时间记录规则。应对每个上机操纵者所用时间进行记录,以便考核计算机完成的任务以及每项任务所用机时。
4.控制台记录规则。操纵系统应编写控制台记录,即记录操纵系统的所有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操纵员的行动。
5.严密的'监管规则。规范的操纵规则还应要求对操纵活动进行严密的监察和检查,包括定期地对控制台记录、操纵记录和用机时间记录,加以审查和比较。
1.数占有效性检验。可靠的和合适的数据处理要求应用程序所处理的数据是正确的,而处理正确的数据意味着要读进正确的文件和文件中的记录,而且所处理的业务与主文件所包含的业务相配。有效性检验是为了发现用错文件、记录和业务数据的情形,其措施包括:。
(1)文件标签检验。打开文件时,应检查文件的内部标签,以便确认使用的文件是所需的文件以及所需的版本。
(2)记录标识检测。在处理顺序文件时,应用程序是依次读文件中的记录的。为保证要读的下一记录在逻辑顺序上是正确的(即确是下一记录),应用程序应在处理该记录前检测一下记录的标识(关键字)。
(3)业务代码检测。业务数据文件通常包括不同类列的业务数据,每类业务数据需要得到不同的处理。业务类型可以出业务代码来辨别。每类业务的业务代码均被应用程序读进,以便决定由哪一段应用程序来进行处理。
(4)顺序测试。秩序混乱的文件会导致在处理顺序文件的过程中遗漏记录,导致文件的误用,导致文件排序或合并操纵的失败。因此,应用程序应通过比较前后两次读进的记录的关键字来检查记录的顺序。
2.余额检查。用度和收进类账户在期末―般没有余额。因此,可以在程序中设置余额检查指令。在借贷记账法下,大部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应在贷方,而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应在借方。因此,可将此作为余额公道性标准编人程序。当程序运行时,就可对账户余额进行公道性检查。
3.试算平衡。程序根据记账方法中的试算平衡法对全部账户的期末余额进行检验。假如不平衡,说明处理有错,需进行查找和更正。
4.总账和明细账余额核对法。将某――账户所有明细账的余额相加的结果应与总账余额相符。
四、结语。
总之,发展会计电算化,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促进会计改革的重要保证。而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工作,则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组织会计工作,为企业决策提供正确、及时的会计信息,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摘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不仅是财务管理部门而且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永恒话题。
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会计内部控制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尤其是初级会计从业人员了解基本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1.凭证控制。
凭证控制就是利用会计凭证对经济业务进行的控制。
会计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原始凭据,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
良好的凭证控制制度是其他内部控制有效运作的前提。
要做好凭证控制,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单位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活动都必须填制或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一切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是真实、有效的;(2)要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和内容;(3)规定合理、有效的凭证传递程序;(4)在入账之前对所有的凭证都应严格审核,无效凭证一律不得入账;(5)做好会计凭证的保管工作。
2.账簿控制。
账簿是全面地、连续地、系统地进行归类和整理经济活动数据的重要手段,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因此,账簿控制对保证会计报表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账簿控制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账簿体系要适应企业的规模和特点,切合企业管理的需要;(2)账簿的内容和格式应详简得当,既要保证记录系统的完整、准确性,又要注重会计工作的效率;(3)登账应以合法凭证为依据,遵循规定的会计处理程序,将会计凭证的经济业务分类记入账簿,做到全面地、连续地、系统地、及时地反映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4)所有的账簿都必须内容完整,手续齐备,按规定使用,并要妥善保管。
3.报表控制。
会计报表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会计报表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报表控制的作用不言而喻。
一般来说,报表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1)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内容应符合国家会计法、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2)报表的编制必须以核实后的账簿记录为依据,并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3)定时、按时编制规定的报表;(4)报送及时,为有关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
4.核对控制。
它是利用记录与记录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记录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的控制,包括账实、账证、账账、账表及表表之间的核对。
核对控制是会计活动的一种自我检查。
完善的核对制度对有效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内部牵制。
内部牵制是一种以事务分管为核心的自检系统,通过职责分工和业务程序的适当安排,使各项业务内容能自动被其他作业人员核对查证,从而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
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从纵向看,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都要经过上、下级有关人员之手,从而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制约;从横向看,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至少要经过彼此不相隶属的两个部门的处理,从而使每个部门的工作或记录受另一个部门的牵制。
2.内部稽核。
从广义上讲,内部稽核包括由单位专设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内部审计和由会计主管及会计人员进行的内部审核。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的评核工作,以检查会计、财务及其他业务作为对管理当局提供服务的基础。
它是一种管理控制工作,其功能在于衡量与评定其他控制工作的效率[1]。
实物控制是指为了保护企业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所进行的控制。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严格的入库、出库手续。
(2)建立安全、科学的保管制度。
(3)财产物资要实行永续盘存制,随时在账上反映出结存数额。
(4)建立完善的财产清查制度,妥善处理清查中发现的问题。
(5)建立健全档案保管制度等等。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会计从业人员尤其是初级会计从业人员了解基本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职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试析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论文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指的是在电算化的会计工作方式下,会计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换而言之,它是指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被应用于会计电算化活动的各项工作中。它是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为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会计工作涉及的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确保各项业务活动有效实施,实现整体目标。
2.1领导层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领导者认为会计电算化仅仅能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会计核算效率的操作软件,只注意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领导层普遍没有意识到,如果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执行不严,将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质量不高、决策不当,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将会受到威胁,进而影响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2.2会计电算化职责划分不明晰,职权不相容原则没有得到足够遵循。实施会计电算化后,电算化功能高等集中,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职责分配,容易导致一人同时操作数据的输入、审核、记账、上报等一系列功能模块,职权不相容原则得不到足够的遵循。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即使作了相应的职责分配,由于各模块的访问操作主要是通过账户、密码加以区分,而账户、密码又很容易泄露,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将受到威胁,同时也会给不法分子作弊提供机会。2.3会计电算化后,使会计档案管理存在潜在的威胁。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本质是计算机财务应用软件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本身会由于自身缺陷或操作不当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从而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如果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病毒的攻击,容易造成数据非法拦截、篡改、复制、销毁等风险。另外,会计档案信息本身是以数字化的介质进行存储,极易造成数据的丢失、复制、修改等风险。如不进行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会计档案的保存将面临巨大风险。2.4缺乏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机制。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内审人员须及时评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控体制,全面了解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找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建议,强化整改,规避风险。但是在实践工作中很多并未做到这一点。
3建议。
3.1积极引导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认知度。网络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比较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还没有引起领导者的高度重视,财政部门应进一步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实施加以引导,并组织观摩、培训,形成人人学内控,人人参与内控的局面。3.2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应针对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风险点,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是应建立完善会计电算化操作制度,严格规范系统操作流程,严格系统用户及密码管理,规范计算机维修操作程序,建立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记录。3.3加强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应加强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的管理,制定信息系统工作程序、信息管理制度以及各模块子系统的具体操作规范,应及时跟踪、发现和解决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信息系统按规定的程序、制度和操作规范程序稳定运行。同时要建立信息系统变更管理流程,信息系统变更应严格遵照管理流程进行操作。信息系统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行系统软件的删除、修改等操作;不得随意升级、改变系统软件版本以及改变软件系统环境配置。应建立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建立不同等级信息的授权使用制度,加强对重要业务系统的访问权限管理,定期审阅系统账号。3.4加强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档案管理。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管理形式由传统的单一纸质档案保管演变成纸质档案与电子数据档案并存的局面。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要根据档案的不同特点,作不同的处理,及时备份好数据。要利用杀毒软件对存储设备进行杀毒处理,对所有档案进行加密处理,对访问权限进行控制。同时,应对存储设备贴上标签,加盖管理人员签章,按要求分类保管,定期检查,做好文件借阅查询登记工作。3.5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应将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作为内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调查,来对财会人员所处理的经济业务进行评价和检查,监督财会人员内控执行情况,对检查出来发生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打消不法分子作弊与犯罪的意图。同时要建立起政府审计、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内部审计的全方位审计监督机制,形成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监督的环境。3.6进一步提高财会队伍的综合素质。随着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财会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知识,不断接受系统维护、系统安全、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在培训和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各个关键点的风险防御,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在事业单位应用越来越深入、广泛,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的影响将越来越深远,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管理,对于保证系统的安全,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高效有序进行,防御各种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报帐、记帐、算帐、查帐以及部分需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它的使用,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核算手段和财务管理决策的现代化使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会计信息更准确、更及时,提高了会计分析决策能力,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更好地实现其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
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会计电算化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更严峻的.考验。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文中指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应深入地推行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任何计算机系统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制度也不可能天衣无缝,应顺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潮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为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新的环境下不落后于形势,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1、信息系统的特征。所谓信息系统就是指从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到传输使用的整体。电算化会计系统是指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与报告使用会计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结构,分别为不同管理层服务。会计数据处理系统结构(adps)为操作层服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结构(amis)为中层管理服务: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结构(adss)为高层服务。同时,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又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2、数据集中存放和管理的特征“电算化会计”改变传统会计数据重复记录分散存放而带来的弊端,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数据分类集中存放,既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又可从此完全取消各种会计明细分类账和对账操作,实现数据共享。
3、人机交互作用的特征。“电算化会计”可理解为一个由人、计算机、数据及程序组成的系统。因为它不仅具有核算的功能还具有管理和控制的功能,所以,它离不开人的交互作用,尤其是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控制下完成。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不应该是一个“瓜型”的仿真系统,而应该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属于全面风险系统重的,能够对企业的各种活动起到良好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会计信息的质量则是会计的相关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的需要能力的各种特征的总和。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内部控制起着对数据和账目进行监督的作用,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于企业的决策具有引导作用,高质量的质量信息为企业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证。在市场经济体制深入运行的社会下,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见不鲜,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与稳定,严重的话还能导致企业的破产和倒闭。因此,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来提高和改善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有序的经营。
二.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及关系分析。
所谓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的相关部门为了保证资产的完全和可靠而采取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定的规章制度。在企业的经营中,内部控制是企业的自我检查与调节,从实践中来检验运行系统是否正常,以保证他们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风险的发生。
2.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
会计信息质量就是相关的数据和报表来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的实际情况的程度。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根据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于财务报表的不同需要,会计信息质量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3.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统一目标都是为了使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内部控制能够突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显示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它的提高加强了会计核算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它们相互作用促进会计核算的质量的改善。
1.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成为上市企业,但是股市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无法达到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之间相互制约的良好有效地治理结构,高层控制着股票,导致无法在市面上自由流通,也就是说监事会无法发挥较好的作用,即使出现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制约。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上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有些企业的管理层过度追求眼前利益,对货币资金进行有效地管控,导致对信息系统缺乏总体的制约,不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有的虽然在制度上有相关的介绍和说明,但是没有进行具体的实施,缺乏执行力,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难以使内部控制发挥有效的作用。
3.审计监督系统不太完善。
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进行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能够对企业的各项活动和工作效率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但是由于我国缺乏对这方面的政策规定,致使有些企业无法开展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因为缺乏独立性,就容易在审计者和被审计者之间出现问题,从而无法对各部门的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
四.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治理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内部控制有着很大影响,它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实施的条件和基础。为了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需要建设良好的企业董事会制度,发挥监事会的功能,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企业的综合管控。在企业中,建立独立于第三方的审计委员会,发挥有效的监督,确保执行力,从而促进企业内审的有效开展。
2.实施科学有效的会计控制体系。
为了提高企业会计的信息质量,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该建立预防为主、查处为辅的方针政策,抓好对关键内容的监督和控制,并设立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在企业的部门设立上应该将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让各种权利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牵制,在制度上规避徇私舞弊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企业会计控制体系的实施。
3.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与监督机制。
企业的内部审计实际是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的再控制,以便更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各项活动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的评价,控制企业的相应风险。从每种意义来说,企业的监督机制主要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经营环境的好坏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而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的好,就可以从措施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方向向导,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
以下就是电算会计论文: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本文就企业领导者和相关负责人应该认识到两者的密切的关系,也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企业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探究论文
电算化会计管理的特点。
(1)会计电子档案具有技术性。
技术性文档是解释会计电子档案的运行和设计情况,与会计电子档案的设计和使用紧密相关。
(2)会计电子文档缺乏直观可视性。
会计电子档案主要存储于磁性介质上,与传统的具有直观可视性的`会计档案不一样,会计电子档案须在特定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环境中才能可视。
会计电子档案对环境的依赖性强。会计电子档案须依赖于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才能使用,而且它对储存的周围环境要求较苛刻。磁性介质不仅要求环境防火、防水、防尘、防磁,而且对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磁性介质对环境的高要求增加了数据的脆弱性。
会计电子档案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安全操作提出新要求。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要求会计信息从事人员除了需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同时还得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知识。
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安全和保密措施。在网络时代,新型磁性介质档案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它取代了传统的纸质管理。电子数据因其具有数据高度集中的特点,非常容易被泄密。电子数据是以数字编码的程序的形式储存在各种磁性介质上,但磁性介质具有体积小,存储容量大的特点,正因为此特点以致电子数据资料泄密容易,而且范围广,涉及时间长,危害性也较大。
会计电算化电子档案管理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在给企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的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与传统会计相比,实行电算化后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变化。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从而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子化操作。由于计算机的介入使得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由单纯的财务人员转变为包括财务人员、计算机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家的组合。这一变革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统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会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提高对经济活动的监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突破了原有的封闭式的系统环境。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再局限于企业的内部,而是扩展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宏观化,扩大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
在电算化方式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有机统一。
当企业的信息集成还仅限于部门内部时,财务人员与业务过程完全脱节,则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业务,其仅仅只能从财务的角度判断单据是否可以入账,如是否有领导签字、单据是否齐全等,而对业务本身内容的合理性无从判断,如当一张价格严重失真的采购发票传递到财务人员这里,由于不知材料的真实价格,其在经过简单的复核后只能根据发票付款,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只能起到一个记录员的`作用而不是控制员的作用。企业内和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量,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各部门提供的综合信息判断业务的合理性,从而避免错误的数据进入系统,使工作人员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中控制成为可能。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在数据采集端完成更多、更实时的内部控制任务。
人为的干预大为减少。
高度的信息集成使人为的干预大为减少,业务部门人员负责原始电子单据的录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电子单据也可以通过先进的条码识别技术、电子货币转账技术等进行录入和传递,从而保证了输入的快捷和准确,而如果再对电子单据的格式和内容加以规范,就会使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成为可能。
决策权下移。
由于原始数据采集端前移至业务部门,因此决策权也下移到业务部门,关于业务的审核如其合理性、正确性也由业务部门来负责,会计部门的工作也相应地由核算转变为管理和决策。
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侧重于内部管理,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集成度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其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的外部化。
保证输入口数据的正确性。应建立起完善的审核机制,除了软件自身的检查控制,审核人员还特别要针对一些软件无法检查出的错误进行认真的审核,并建立安全有效的数字签名制度,确保电子单据不会被篡改、假冒、否认,并通过数字签名技术明确责任。这就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从三个角度阐述了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发展变化,并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研究了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目标、原则和关键点,以期对我国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内部控制起到借鉴作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波及到各行各业,会计工作也进入会计信息化阶段。
在此背景下,我国正逐步形成一套符合我国特殊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规范,既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又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
会计职能也由“核算”向“管理”转变,会计工作变得更规范化。
从宏观上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转变。
(一)部分控制转变为全面控制。
会计信息化趋势下,理论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由独立审计向企业管理视角转变。
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被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由于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业务流程的控制,所以会计信息内部控制对各控制链的各环节更加重视,从系统的层次上来全面把握内部控制,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理念合二为一,同时将内部控制分为几大要素。
另外,企业信息化环境实现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可以共享信息资源,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大,不再仅仅是制度和人,而是涵盖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制度、人、软硬件的宏观一体化控制。
(二)事后控制转变为实时控制。
企业全面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应当把财务控制当作重点,以此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由于传统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缺陷,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全过程。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应当改变观念,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会计核算指标体系,将实物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经营管理资源等纳入进来。
这样不仅对主导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形资源实现有效控制,而且对主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无形资源实现有效控制。
进而,利用会计信息化实时监控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将以往的历史会计核算监督事后复核控制转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实时控制。
(三)外在命令控制转变为自我协调控制。
传统的内部控制是上层控制下层、高层控制低层的方式。
全面信息化环境下,信息可以及时传递,企业变得更加透明。
这样高度透明的信息环境可以使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为实时了解,一旦代理人做出违背委托人的行为都可以及时发现,因此代理人的自我控制使得道德风险大大降低。
另外,命令控制的低效也得到改进,企业内部人员依据企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条例平等地进行相互沟通、协调、协作,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使得企业经营效率大大提升。
具体来讲,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变化。
从内部控制的形式上来看,以往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包括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检查试算平衡,核对总账和明细账等。
这些内部控制措施在全面信息化环境下已无必要,会计信息系统自动实现这些控制内容。
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形式由单一控制转变为制度控制和程序控制。
从内部控制的内容上来看,会计信息系统的引进使得会计信息存储介质、存储方式发生改变,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都被储存到磁盘和光盘里。
这无疑增加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有对计算机操作人员内部控制,建立计算机操作管理规范和系统管理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会计信息化系统在我国的发展,一方面大大提升了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作为外来事物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对这些问题研究,有利于结合我国企业在特殊发展阶段更好地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一)会计信息保密性和安全性差。
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保密性和安全性差是当前企业内部控制最为薄弱的环节。
这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将原始数据录入会计信息系统,这样电子计算机根据内置程序对磁介质中集中存储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
其中的问题是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成熟,一旦被人发现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漏洞,将数据信息篡改,并且不留下操作痕迹,这就可能发生会计信息泄密,大大降低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如果企业只是引进会计信息系统,而没有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以适应会计信息系统,这必然会造成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之间产生盲点,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风险。
部分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访问控制不严,不重视“退出”操作的控制,易导致登陆用户离开后会计信息被人窃取和篡改。
部分企业没有安全意识采用盗版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盗版软件往往存在计算机病毒,导致会计信息被盗取、篡改、删除等。
另外会计信息系统的批量审核功能,信息化控制的机械操作对特殊业务的控制效果不佳。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监督机制,然而我国多数企业只注重监督制度的制定,不重视制度的执行。
从而监督也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薄弱点。
企业信息化也给监督机制带来了挑战,第一,企业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由于矩阵型组织结构不利于权责划分,监督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
第二,部分企业将内部审计外包,内部审计外包不能从企业信息化的高度来核查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
第三,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业务流程发生改变,相关人员缺乏信息化环境的内部控制监督经验,导致内部控制监督困难。
第四,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授权控制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自动完成,授权过程不明显导致难以及时监督。
根据系统理论的相关知识,系统目标决定了系统的功能、程序、实现方法和运行机制,即系统的构成要素要以系统目标为中心。
同理,企业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也要以确定内部控制目标为首要任务。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获得盈利以实现生存发展,但同时还要应对各种风险,保证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的目标以企业根本目标为宗旨,就是在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的原则首先是合法性原则,保证内部控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监管部门规章的要求。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应遵循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无论是在层次上还是流程上都应涵盖各方面、各个环节,另外内部控制也要涵盖各项业务,保证各项业务在系统连贯完成,不能相互矛盾,以此避免内部控制漏洞和空白的存在。
制衡性原则也是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应遵循的原则,内部控制的实施应确保不同岗位、部门之间权责分明,从而有利于各岗位、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部门具有独立性。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要与企业治理结构相适应,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成功实施的重要内部条件,两者相互促进,内部控制只有在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才能发挥良好作用,内部控制的深化也促进治理结构的完善。
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点指的是对整个内部控制体系起到关键影响的重点环节,它决定着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考虑到企业的成本收益,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实施要有所重点,而这些关键点即实施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1.组织与规划方面的控制。
组织与规划方面的控制主要包括设置组织机构、权责划分、上机操作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以及设备管理。
会计信息系统要求适当调整原有组织机构,注意相关人员配备以及训练管理,特别要注意组织结构扁平化。
组织内部重视纵向的权力和责任相匹配、横向同级各部门的协调性问题。
健全授权审批检查制度和人事政策,真正实现因事设岗,重视对员工的激励约束作用。
另外,设置组织机构还要与企业规模和经营目标相适合。
根据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将会计岗位分为三组,分别是数据收集输入组、数据处理组和会计信息分析组。
不相容职务一定要相互分离,建立职务轮换制度也是必要的。
上机操作管理措施一般包括上机操作手册、上机记录制度、上机时间安排和轮流值班制度等,并明确上机操作内容和权限,专人保管操作日记。
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档案制度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及时存档,并定期备份。
建立计算机硬件设备管理制度,各自使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设备,并严格登记,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检修。
2.实施方面的'控制。
实施方面的控制主要有资金预算、符合标准规范、人员培训和程序修改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耗费的资金较大,为保证实施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充足,应严格管理专项资金的使用。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和其他系统有机结合,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也有利于未来系统的更新升级。
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就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此减少未来的操作失误。
新会计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一般应先试运行至少三个月,在此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通过程序修改来解决。
3.交付和支持方面的控制。
交付和支持方面的控制属于内部控制中的经常性控制,主要包括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通讯、处理、输出、存储和检索控制。
业务发生控制要对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控制。
数据输入控制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数据通讯控制要保证数据通讯过程中准确、可靠、安全。
数据处理控制要确保经济业务数据正确处理,防止产生错误。
数据输出控制要保证输出结构及时提供给相关授权操作人员。
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要确保数据及时安全存储,使用时能迅速检索到。
参考文献:
[2]刘金彬.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内部控制[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4).
[3]刘志远,刘洁.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12).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得到普及成为发展趋势,文章就如何在新的工作模式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企业实行电算化,大大提高了财务数据处理的速度、准确性和可靠性,而新事物往往具有其两面性,在给企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的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与传统会计相比,实行电算化后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变化。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从而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子化操作。由于计算机的介入使得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由单纯的财务人员转变为包括财务人员、计算机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家的组合。这一变革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统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会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提高对经济活动的监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突破了原有的封闭式的系统环境。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再局限于企业的内部,而是扩展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宏观化,扩大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
在电算化方式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有机统一。当企业的信息集成还仅限于部门内部时,财务人员与业务过程完全脱节,则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业务,其仅仅只能从财务的角度判断单据是否可以入账,如是否有领导签字、单据是否齐全等,而对业务本身内容的合理性无从判断,如当一张价格严重失真的采购发票传递到财务人员这里,由于不知材料的真实价格,其在经过简单的复核后只能根据发票付款,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只能起到一个记录员的作用而不是控制员的作用。企业内和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量,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各部门提供的综合信息判断业务的合理性,从而避免错误的数据进入系统,使工作人员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中控制成为可能。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在数据采集端完成更多、更实时的内部控制任务。
2.人为的干预大为减少。高度的信息集成使人为的干预大为减少,业务部门人员负责原始电子单据的录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电子单据也可以通过先进的条码识别技术、电子货币转账技术等进行录入和传递,从而保证了输入的快捷和准确,而如果再对电子单据的格式和内容加以规范,就会使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成为可能。
3.决策权下移。由于原始数据采集端前移至业务部门,因此决策权也下移到业务部门,关于业务的审核如其合理性、正确性也由业务部门来负责,会计部门的工作也相应地由核算转变为管理和决策。
4.内部控制的外部化。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侧重于内部管理,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集成度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其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的外部化。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探究论文
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为保护其资产安全、保证信息的完整和正确、促进经营治理政策得以有效实施、进步经营效率、控制经营风险、防止舞弊行为发生进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普及,企业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财务治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题目,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一、会计职员的配备发生了变化。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企业会计核算的职员配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分的组成职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职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职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治理职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所以各企业在引进会计职员和会计分工上碰到了新的题目。
在电算化方式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很多新的题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始数据所带来的风险。
在电算化会计中,电子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进的原始数据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所有记账、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然而,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进计算机的,这就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正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避免可能发生得题目。
(二)操纵职员的舞弊风险。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职员的审核和签章。但会计电算化后,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业务处理全部都是以电算化系统为主,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某些职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进,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因此,假如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纵职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个性操纵处理结果,加大出现错误的风险。
(三)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纵无形化带来的风险。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字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治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数据文件,还要保存、保管好已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如计算机机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操纵治理等。
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严格的操纵规程。操纵规程主要指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纵步骤和具体要求,包括各种操纵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等。其内容主要包括:
1.各种录进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
2.数据录进员对输进数占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
4.开机后,操纵职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
5.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
当然,这些制度还必须随着企业经营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只有通过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电算化下会计处理如何利用职责分工进行治理控制。
职责分工首先是将电算化部分与用户部分的职责相分离。会计核算软件正式投进使用后,原有会计机构必须做相应调整,对各类职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治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治理、操纵、维修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等工作岗位。机构调整必须同组织控制相结合,以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如规定系统开发职员和维护职员不能兼任系统操纵员和治理职员等。
不相容职责的恰当分离可以为避免单唯一人从事和隐瞒违法行为提供公道的保证。也可以考虑增加施行违法行为的难度,增加被逮住或结果失败的可能性,并加大对此类行为的惩罚力度。
(三)电算化下如何加强账套的系统安全。
加强账套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应从防止未经授权的职员擅自动用系统各种资源。保护程序和数据的安全,减少因外界因素导致计算机故障等方面进手。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1.订立内部操纵制度,禁止非电脑操纵职员操纵财务专用电脑;2.设置操纵权限限制;3.操纵职员身份的密码控制,规定交***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4.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系统被破坏时,要求系统软件具备紧急响应、强制备份、快速重构和快速恢复的功能。
内部审计既是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视的制度安排。加强内部审计能检查出发生的错误,打消作弊或犯罪的意图。内审职员应定期规则地检查与计算机有关的控制目标、过程以及遵照情况,核实数据和程序的完整性。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审查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用度签字是否符合有关内控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等;审查电子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监视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正当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五)电算化会计档案治理工作。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计档案治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同时,对会计档案的概念也就有所发展。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文档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另外,对存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也应妥善保管。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陆义保.电脑会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重要性
1.认识上不充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业务行为的控制与规范,经办人员对规章制度的理解程度决定着各项业务规章的落实和执行程度。但当前,不少员工对会计内控制度的具体内容仍知之甚少,以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忽视了内控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仅停留在“账平表对”、“账证、账账相符”等制度的层面,在日常工作中依然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现象,有的人甚至认为内控监督是内审部门的事,因而不是主动开展内控监督,而是等内审部门查出了问题后再去改正、完善。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缺乏整体性和合理性,控制资源利用率低。长期以来,央行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会计业务发展的需要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办法,但现行规章制度和办法的建设忽视了内控制度的整体性,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被分解到诸如会计、支付结算、货币发行等多个法规、制度、办法之中,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央行金融业务的不断扩充和创新,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模式和管理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会计新业务、新系统迅速被推广应用,与之相适应的操作规程普遍滞后于业务发展,必然会导致不规范的业务操作,使新的业务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3.内部风险评估缺乏科学方法,防范风险手段落后。总行出台的《内部控制指引》,虽然从分支机构基本相关风险的类型、风险评估框架的建立、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等方面对内部风险评估进行了阐述,将风险评估提到了议事日程,但由于管理体系、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央行特别是各基层人民银行目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对具体的风险级别、风险类别没有进行明确划分,没有形成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也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不利于对各项业务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将风险降至可接收程度或水平。
4.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弱化,缺乏评价指标。一是侧重于事后监督,事前与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二是由于事后监督工作的非现场性,监督人员只能按照打印出的凭证、账簿等资料对会计核算监督,对业务监督的时效性不强,存在滞后性。三是监督手段相对落后,检查手段主要还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上,检查内容仅局限于各类登记簿,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无法实现对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全面风险控制,监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5.内部控制的信息资源沟通不畅。一是对信息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信息沟通的常规机制。二是对央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每一类风险发生情况缺少系统、连续的记载,对系统维护情况、系统异常情况的分析处理方法等没有逐步积累。三是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内控主管部门内控检查结果的意见反馈有滞后性,对会计营业部门上报的内控检查报告不能及时作出评价,容易造成检查流于形式,整改不及时,影响监控效果。
6.未建立会计内控绩效考评体系,内控效果不易确定。当前,各级人民银行虽然在会计内控方面制定了相关的.各项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但是,由于基层央行会计内控涉及到的部门多,业务多样,特别随着新业务的不断出现,现有的制度、办法等难以涵盖全部会计事项,导致基层人民银行在对会计内控进行监督检查时,过多侧重于业务处理、资金流动的过程和结果,而对各项会计内控制度是否有效,在何种范围内有效的绩效评价却是空白,很少制定出对会计内控有效性的相关指标评价体系,制约着人民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1.提高认识,加强培训和教育,营造良好会计内控环境。首先,各级行领导要重视内控建设,坚持以业务为中心,以内控为保证,始终坚持“内控优先”的理念,在广大会计员工中树立会计内控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意识,使会计控制环境意识深入人心。其次,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知法、懂法、用法水平。运用激励与约束原则,在人员配置上,一方面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另一方面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实行恰当的职责分离制度,要从防范会计风险的角度出发,设计科学的岗位责任制,贯彻制约、不交叉的作业原则。再次,要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进一步明确会计主管部门、营业部门和辖内各网点之间的业务处理关系,定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把加强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实。
2.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会计内控机制,强化会计管理。首先,建议由总行牵头组织对在用的所有会计方面文件进行权威性认定,并进一步整章建制.逐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以利于各行实际操作。其次,要狠抓制度落实。要抓好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加强检查落实,使相关会计人员不但熟练掌握,而且能在实际工作中自如运用,并自觉落实到位。再次,要建立控制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内部管理制度。要充分调动处于风险防范一线的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在制定内控制度的同时,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实行绩效考评,确保各项内控制度不仅具有约束性、强制性、处罚性,同时要具有激励性,只有这样,内控机制才会有活力。
3.将制度制定与风险管理紧密结合,加强风险评估。为了更好的发挥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建议可以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也可采用松散型的专家委员会形式,由专家来准确识别、分类风险,针对每一风险环节、风险点,明确其内控要点,如操作要点、管理要点、检查监督要点等,认真排查系统运行中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根据系统运行中各类风险的特征确立监测指标,制定统一规范的内控评价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按照资金损失可能性大小、可能损失的金额以及风险影响的涉及面分配风险权数,风险越大,权数越大,根据风险值做作出风险等级综合判断,以此确定各部门各项具体风险的防范措施,使风险防范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4.开发内控信息技术,打造内控监督信息共享平台。一是可以在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大额支付系统、货币发行管理等各子系统的业务系统中,增设同步监督路径,实现内控监督的“第一时间”风险监测与防范。二是可以建立内控监督信息网络平台。将内审、纪检监察、事后监督等所形成的结论性内容通过网络档案的形式整合到信息库,便于内部监督部门间信息沟通与共享,防止监督信息重复和遗漏,使之更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独立性。三是要建立内控监督联席会议长效制度。定期召开职能部门监督工作分析报告会,通报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各部门在履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交流监督工作情况,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督促落实整改意见,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综合归纳,对特殊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信息,提升成果价值转化效果。
5.强化监控,加强考评,重塑资金安全保障体系。一是进一步明确会计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应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个部分,部门涉及会计、事后监督、内审纪检监察和前台业务部门。二是强化事后监督部门功能,积极探讨事后监督工作方式,事后监督部门负责建立认定、计量、监督并控制风险的程序和措施,负责对各业务部门内控的统一管理,确保整体的内部控制战略和政策得以实施,将事后监督职能作用实现由核算型“复核”向风险型监控的转变。三是充分发挥内审相对独立的审计功能。切实加强内审部门在会计内控环节中的制约职能,加大对会计业务的监督检查力度,建议内审部门可按月或按季对下一级会计部门的业务进行审核监督。四是在内控检查上层层落实会计风险控制责任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对严重问题要依据相关法纪严肃处理。四是要建立以制度健全评价、制度保障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指标评价体系,针对每次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查找会计内控建设与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对现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作出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价,并提出切实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会计内控建设水平。